妙廚

第104章 毛病

“在下早已應過,閔先生若是來問先期準備,某也有一問。”“自古就有一句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既不是巧婦,此事單我一人,更不可能做得成,也幫不得什麼忙。”

閔老才要反駁,韓礪已經又道:“德彰兄到任數月,用起當地官、吏來,尚不能如臂使指,等我初到,自然無人可用——閔老多年為官,在廬山書院更是桃李遍地,想來召集一二十名老練故舊幫忙,並不為難吧?”

閔老頓時安靜下來,在心中算了又算,尷尬道:“倉促之間,一二十人著實有些為難,況且未必都在京中……”

“不好找故舊,熟人門客、弟子,只要是幹過活的熟手,都能當用——總好過到時候無人在手,無米下鍋吧?”

韓礪一句話,說得閔老老臉一紅,道:“很是,其實德彰那裡早有我先前用慣的幾個幕僚,到時候我跟著過去……”

“閔老還是留在京中,要是遇得事情,還能幫著斡旋一番。”韓礪道。

一旁那馮老也忙跟著應和。

等此事說定,只等閔老先生湊齊了人手,把名單送來,韓礪又道:“除卻先生手頭湊的人,我也想請借幾名用得上的臂膀,韓某身為晚輩弟子,自當盡力,但他們卻是並無瓜礙,這一份辛苦錢,總不能昧了去吧?”

言下之意,你叫來的人我不管,我自己帶上的人,卻是要給錢的。

“此外,到了地方,朝廷銀錢一時未能撥調,胥吏不肯搭手,我卻不能等,少不得先行招募當地人幹活——屆時銀錢從何處來?”

“先生不妨籌謀一番,再來書信——韓某靜候。”

於是等閔老先生離開京都府衙的時候,對著前來客客氣氣送別的鄭知府,甚至只能回報一個勉強苦笑。

——他滿以為只要卯到了韓礪,得了此人答應,就能輕鬆些許,誰知來了一趟,對方扔回來許多問題,如今樁樁件件,反而又踢回了自己身上。

但做事的人,要人要錢,實乃天經地義。

閔老夫子不但挑不出毛病,還得感謝——韓正言要不是真的想要盡力而為,何必提出這些,隻身去晃一晃,自己也得承他的情。

然則倉促之間,又去哪裡找人,籌錢?

人還罷了,這錢……要是一個不好,可是會有去無回的。

***此處閔老先生自有一番糾結,酸棗巷尾,宋妙嚐了嚐早上特地留下來的福字糕,卻是很快下了決定。

她對著一旁的程二孃道:“二娘子,明日起咱們這福字糕暫時就不接了,等入了秋,天涼了再說。”

程二孃先應了,復才問道:“怎麼忽然就不做了?我看這幾日天天都有人上門來訂,這一樣吃食我也能幫著炒豆沙,壓糕條,娘子只用卷拼就好,比起旁的,輕鬆不少,價錢也好,真個不做,就實在可惜了。”

宋妙道:“最近天時越發悶熱,綠豆、紅豆俱都不禁放,先前早上做好,只要儲存得當,次日吃都不礙事,眼下上午做的,晚上味道就已經不怎麼新鮮,吃壞了人就不好了。”

程二孃忙做點頭,又道:“我方才也試了,只是吃不出不新鮮來——哎,我這舌頭!”

她很是可惜地道:“前兩日才不做了陳皮綠豆沙,今次福字糕又不能做了,幸好那糯米飯不打緊……”

宋妙笑了笑,道:“糯米飯吃得快,倒還好些,不過你說得對,明日我也單寫個牌子,說明天氣漸熱,吃食不耐放,免得有人按著從前習慣囤著吃。”

程二孃自是嘆道:“正是,這天悶得很,又雨水不斷的,攤都不如晴天好出。”

又道:“我先前在廣濟寺的時候,聽得他們住了許多年的人說,京中幾乎年年都要淹水,一淹就成月的走不了道——咱們這巷子不會被淹的吧?”

宋妙聞言不免好笑,道:“咱們這邊上就是汴河,再往南又有蔡河支流,不淹這巷子淹哪裡?”

“那到時候出攤豈不是麻煩了?”

“便是不淹,一遇得漲水,樣樣食材都漲價,咱們做的學生生意,是不好再出攤的。”

食材漲價了,你賣的吃的漲不漲?

不漲倒虧,漲了學生買不起,倒還不如在家休息得了。

眼見程二孃甚是緊張模樣,宋妙不免安慰她道:“不打緊,馬上就要入夏,後頭新鮮瓜果都上來了,價錢也便宜,等我琢磨幾樣新吃食,咱們再出一陣子攤,攢些錢,趁著漲水想著怎麼置辦些桌椅、盤碗傢伙式。”

“只推個車擺攤總不是長遠之計,先積累些客人,咱們這食肆架子也可以慢慢搭起來,有幾桌做幾桌,做著做著,口碑出去了,地方雖然偏些,也不愁客源的——實在不行,還可以搭著繼續做學生飯。”

一番話說得程二孃都有些激動起來——來了這些日子,她對宋妙的手藝自然是信心十足,已是開始轉頭盤算起這前堂可以擺幾桌來,恨不得立時就把生意給做大。

兩人邊說話邊幹活,等一應忙完,正好睡下,一夜無話。

次日起來收拾妥當,又是早早出攤的一天。

這一早出門就遇得大雨,等到了食巷賣了半籠糯米飯,一籠燒麥,雨勢漸漸小了,出來的排隊的學生才變多。

正給一人包糯米飯,宋妙忽然聽到後頭有人大聲叫道:“你們這裡賣糯米飯的,姓宋的,是哪一攤?”

聲音很兇,戾氣十足。

宋妙皺了皺眉,抬頭去看,就見一行三人分開人群,朝著自己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

“你就那賣綠豆糯米飯的攤主,你姓宋是不是?”

宋妙把那糯米飯遞給了對面學生,復才道:“我就是,不知幾位有何貴幹?”

當先領頭的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本是先看向程二孃,聽到宋妙答話,轉頭一看,見得宋妙,先是一怔,語氣反而更惡了,道:“哪家養的小娘們!你做的吃食不乾淨,也不知裡頭有什麼毛病,把我爹吃得又拉又吐,昨晚高燒燒了一夜——老頭子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準備把命拿來賠吧!”

宋妙並不著急反駁,只道:“客人且稍待,不知老爺子買的我傢什麼吃食,什麼時候吃的,眼下病情如何了?”

那漢子冷哼一聲,道:“一大早就來排隊買了你家排骨湯、糯米飯,還買了燒麥,他早上吃了兩隻燒麥,等到半晌午的時候,吃了那糯米飯,睡個午覺起來就不行了,吐得滿地都是——除卻你家東西,他一天裡頭旁的什麼都沒吃,你還膽敢不認麼?!”

“我昨晚就喊了大夫,今天早上又找了大夫,兩個大夫都說是吃了不潔之物才這個模樣——你還有什麼話說??”

說完,他又轉向後頭其他排隊學生,叫道:“你們還排什麼隊,這家做的吃食都要吃死人了,還上趕著來買,不要命了嗎??”

後頭學生們各個面面相覷,只沒有一個走的,但許多都探出頭來看熱鬧,像是在等個解釋。

宋妙每日都有留一點食物做比對,此時聽得說是早上吃了燒麥,中午吃的糯米飯,十分確定這樣短的時間,吃食不會腐壞。

她道:“好叫客官知曉,我在這食巷裡頭也擺了旬月的攤,從未有過叫人吃壞肚子的——如若你說老爺子吃多了冷糯米飯脹氣,那是有可能,可你要是說因為我家吃食不潔,使人腹瀉、嘔吐不算,還叫人高燒,那我斷不能認!”

她指了指面前招牌上頭“糯米積食請勿貪多”幾個字,又道:“我家食材自過了清明,肉菜食都是一早去坊子裡買,做的時候包頭、淨手,甚是注意,做出來之後,我跟二娘子都會自己先吃,昨日一天賣了數百份,並無異常。”

後頭程二孃早已急得不行,聽得這樣,幾步走上前來,將宋妙扒拉到身後擋著,插嘴道:“莫說我與宋小娘子,我女兒一個五六歲小兒,大夫都說她脾虛胃弱,日日吃家中飯食,從來沒有吃壞過——你不要在這裡胡亂汙衊我們!”

宋妙見她急了,忙又從側邊繞上前一步,道:“客官說老爺子吃我家的東西吃出毛病,老人這樣遭罪,自然可憐,可這樣一口‘不潔’的黑鍋扣下來,無憑無據,我卻是絕不可能背的——報官吧!”

這話一出,後頭排隊的許多本來學生紛紛都搭腔起來。

“我昨兒也買了,吃得好好的!”

“我們一寢舍都吃了,沒有一個拉肚子啊!”

“我都吃半個月了,只有排不到的份,從來沒有剩的——沒聽說誰吃出毛病了。”

“這樣黑鍋,可不好空口白牙亂扣吧?”

“莫不是看著宋小娘子生意好,跑來訛詐?”

“莫不是前次那看中了宋家宅子的人又來了吧??”

宋妙靠著糯米飯、燒麥等物,在食巷自有一番人氣。

她當先自辨,條理清楚,入情入理,又自請報官,信心十足的樣子。

再兼先前王暢等人去過食肆,把宋家何等簡陋,卻又何等乾淨,宋小娘子何等利落等等情況,經由那王暢說書先生一般的口,早已四下通傳,此時又見那來人個個神態兇惡,說話又不佔理,少不得幫起腔來。

做的過程眾人看不到,可擺出來的樣子,卻是人人可見的。

宋記的推車、招牌、蒸籠,哪怕包吃食的荷葉、竹筒,都比別家看著更乾淨、整齊,兩學成千人,吃這麼久,沒聽過誰說吃壞了——只有吃撐了。

已是生了信任,眼下沒有證據,只聽人信口來說,自然叫他們不肯相信。

而那當頭人聽得眾學生說話,卻是又急又氣,怒道:“見官就見官!走!你跟我見官去!”

這章是三更哦,我多寫了五六百字,這一部分應該是不算錢的。

今天的三更加上前面3.4號多更的字數,算是把月初請假的差額補齊了。

謝謝大家各種票,多謝訂閱,感謝打賞、留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