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衝現在已經不再關注,大爻的豬隊友們是怎麼被趙誠挨個挨個弄出來宰的。而是很費解對面(趙誠)兵力招募問題。宣衝在這個時代,剛剛摸索出來,可以應付“兵家指揮”問題的做題模版:打仗是要給血酬的,不存在靠著空口白牙演講就鼓動軍士們上戰場的辦法。——一個遊戲,造兵是要錢的,不可能出現其他玩家直接虛空暴兵的情況。如果有,那就是掛壁。
在南疆,宣衝是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讓下面人心甘情願的血戰。斤斤計較著如何恰到好處地給與最精確的報酬,能最好的刺激戰鬥積極性。設定了包括自己在內都不能“多吃一口”且必須參與“血勞”的嚴格法條。
南商送來的那麼多美婢,武飛本人沒有私用,全部送到女院去學習女德,然後配給勇猛的將士們。並且為此包辦了這些有功之將士們的子嗣未來入學。
宣衝自己做題過程中,看著自己用大量資源才供養出來的不到兩千戰兵,自然是對北邊那位短期內就能整合部隊戰力的情況感覺到不可思議。
宣衝心裡一顫:不會是均田,鬥地主吧?
很快宣衝就否認這種想法,國泰那邊絕對沒跨越近代化。其去統治核心由龍裔為國族,走的還是君權神授的路子,只要沒有“統治者權力由民授”的階段,百姓在法理上就是跪下來接受天選之人統治,分配體制就是圍繞天選之人打造的等級進行的。絕不可能容忍底層自取的模式發生。
因為一旦容忍民擇自取,就等於否定君主為核心天授的權威。
當歷史程序還沒有打造出一個強有力“民授君”體系的權威,任何想要繞過“君權天授”直接從底層百姓中調動力量的嘗試都面臨權威不足問題。
宣衝:事實就是這樣,統治者不具備嚴肅性和神聖性時,你讓我的出力?你誰啊?前世紅朝的“民授君權”不是憑空出現,是戰天鬥地過,實現過大宏願,把半個世界打跑後才具有神聖性和嚴肅性。
至於在這種神聖性被締造之前,最後一個皇帝退位後那幾十年間的民選統治者的權威,全部都是被軍閥,以及各地土豪們用戲謔糊弄方式自下而上應付。
那時候的政治嚴肅性是東方上千年來最為鬧劇的時刻之一。
真的要遇到超時代的體系壓過來,宣衝直接是舉手投降!識時務者為俊傑。
“但是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哩?”宣衝抱著自己的血酬公式,反覆計算北邊現在的擴軍招募情況,算不明白,所以腦殼疼。
此時此刻,宣衝作為現代人面對這個“古代時刻”,有著一種身為後世者“通透一切”的傲慢,不覺得這個時代有什麼社會現象能超出自己的理論。
正如同二十世紀初,當國際上一些指導員來到東方指導時,也不覺得東方這個落後地方有什麼情況能超出自己的理論。
當然即使是真的有,嘴硬的宣衝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承認。
系統:“所以就欠教育啊。”
…維度分割線…
歷史課堂在對“維度學校”的教務處進行彙報:大部分學生,歷史觀培養經過多個階段,初級階段是乍懂歷史潮流,放下對歷史人物和傳記小說中各色人物的崇拜。
而高一級別存在,則是放下對“事後評說”的傲慢。
這就是本方現在碰到遊牧系,沒有完全驅逐的原因,我認為將其帶來的執念作為“教具”,可以輔助教學。
維度學校,在零點一個小沙漏中。完成了審批。
…漫長曆史,總有一些經驗反覆失傳…
此時在北邊趙誠設定大營中,一群原先是起義軍現在是國泰農兵的農人們新進入大營,相互望著,有的是惴惴不安,有的則四下打量。
經過兩個時辰,上千人的佇列終於排好了,行列出現後,將軍的竹籌也計好了大軍人數。
隨後這些佇列被劃分成了幾百個小塊,每個小塊是六個人一組,再然後,則開始分發飯食。
今天的飯食,每組是六個餅。但是!其中三個帶著油鹽,而另外三個沒有。規矩是每人一個,拿到一個就不准許搶奪他人的。
一個個小組農兵在一陣爭論中,角逐出了分配。
第二日,再一次出操。
餅依舊是六個,但是隻有兩個帶著油鹽。於是乎又是一次爭論。
到了第三日,六個餅中只有一個帶著。
這其中不乏爭奪,即使是在現代牢房中,管理極度嚴格,也是最有手段的能吃的最好。
……
數日後,大營中各個行伍進行了重新分配,這幾日都吃到油餅計程車兵,被單獨列出一營。警告他們二十斬律後,則是對其宣佈了“十賞”,其中包括陷陣,奪旗,跳蕩等戰功。
而其餘入營計程車兵,按照吃到油餅的數量,也被分為了幾等。
其中,每日都沒有爭奪到帶油大餅的農兵,則是牢記三十斬令,以及多條連坐的禁令,被牢牢地限定了職責。至於賞賜,只有遇敵後得到“斬獲首級”的功勞後,才能被給予獲取肉食的機會,與陷陣之士同等待遇。——老實本分的良家兵,是要按照規矩訓斥,日積月累如磐石之陣。
趙誠用某個現代人不敢想象的方法,將召入大營的農人,迅速類聚。
趙誠分類標準中:如果讓敢於吃上餅的人混在吃下餅的人中,當戰事不利,食上餅的人會率先權衡大局與己身生死利弊,進而見機退卻。而食下餅的人則會盲從。如果讓食下餅的人混入食上餅的人中,在血勞奮戰中,下餅者會惜身(摸魚),使得上餅者爭相懈怠。故,分營管之。
…上述這套叫做“選鋒”…
宣衝所處的現代,已經被洗腦了“人人平等”,故沒想到根據性格進行細分。南疆的血酬模式是籠統對所有人使用。這相當於“大水漫灌”的水田模式,然而趙誠則是屬於“滴灌”。
但古代精英們是知曉,不同人對“改變階級落差”的意願是不同的。同時對捍衛“自己固有階層”的意願也是不同。前者善攻,後者善守。
戰國公子多養士,以孟嘗君最赫。而如何最有效率的養出報效自己的門客?戰國公子們有一套“相人術”(類伯樂相馬)。依靠這一套“相人術”,公子們在性格百態的人群中選出有利的人。
曾有門客誤會孟嘗輕慢自己,孟嘗君以自己飯食示之,此門客發現自己有誤,當即自刎。而各國公子們要的就是這樣人。
然而選士之法在漢中期罷黜百家惟尊儒術後失傳了。在南北朝過程中時隱時現,例如爾朱榮選鋒時,把一幫妖魔鬼怪聚集在麾下,但隨後又消失在歷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