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最北邊的左南將軍部因各種原因,依舊是大漢忠誠的狗。張虞若不去左南將軍部駐邊,豈不是可惜了!當然了,雁門地理位置關鍵,北能與步度根聯合,南下可得太原軍輜,向西可征伐騫曼。
見張虞深諳匈奴諸部之事,且回答井井有條,鍾繇點了點頭,以表贊同。
在呂梁山道里走了兩日,張虞終再至左國城。因天色已晚,張虞休息一夜,次日在侍從的通報下,再見到王柔。
堂內,王柔依是笑吟吟,問道:“濟安怎不與新婚之妻多處幾日?”
張虞拱手而答,說道:“稟世叔,虞恐世叔有事吩咐,故不敢沉溺於溫柔鄉之中。”
說著,張虞拜謝道:“成婚之日,多謝世叔賀禮!”
“小禮而已,僅是不能親至,甚是可惜了!”王柔說道。
一番寒暄,張虞故作欲言又止,似乎有些話不好說。
抿了口蜜水,王柔見張虞有話要說,示意道:“濟安如若有事,但說無妨。”
沉吟片刻,張虞說道:“昔世祖皇帝時將匈奴分八部,別置於邊疆諸郡。自鮮卑昌盛以來,護塞匈奴多有折損,另有部落叛亂。今定襄、雁門二郡匈奴流離,左南將軍部力孤。”
“都護單于為要事,庇護匈奴別部為次要之事。虞既為世叔副手,當為世叔分憂。故不如世叔坐鎮左國城,而虞北至雁門駐邊,以世叔之名,聚攏離散匈奴。”
鮮卑成為大漠霸主之後,因時常南下劫掠,作為護塞的南匈奴慘遭打擊。就實際而言,不僅朔方諸郡漢人凋敝,南匈奴部民也隨之南遷。
可以這麼說,在單于被東漢控制起來之後,南匈奴的命運便與東漢緊密關聯。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所編設的五部匈奴,更多是沿用東漢時期的政策,只不過將八部匈奴整編為五部匈奴。
王柔捋須微吟,佯裝思索,說道:“護塞諸部匈奴流離之事,某略有耳聞,僅是往昔無餘力顧及。我本欲讓濟安至雁門,但慮濟安初至左城,故一直未有言語。今濟安欲往雁門屯兵,倒是了我所憂之事。”
張虞並不在意王柔所言真假如何,繼續說道:“虞願往雁門屯兵,僅是憂帳下無兵。不知世叔分兵於我,亦或是準我募兵?”
王柔遲疑了下,說道:“今營兵不足兩千人,若分兵於濟安,恐會削弱左城護衛。營兵實額二千五百人,而今缺額七百餘人。若濟安往雁門屯兵,我當上表準濟安募兵七百。”
“七百人!”
張虞在心裡盤算了下,其七百人看似不多,但若是募兵制下的七百人,其質量遠超兵民結合的兵馬。以七百人為兵,再輔以匈奴雜兵,兵力遠超上千人。
張虞得到想要的結果,當即拱手說道:“多謝世叔安排,虞感激不盡”
“分內之事!”
王柔笑眯眯說道:“濟安前往雁門,若有困難,倒是可尋我弟。”
“諾!”
見張虞主動願意去雁門屯兵,王柔根本沒有阻止的念頭。畢竟張虞天天在他面前晃悠,實在不是個事。今張虞主動請纓,於情於理,王柔都樂意幫襯一把。若是張虞立功了,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且不言王柔上疏於雒陽,請予募兵名額七百人於張虞。而張虞在得到王柔的批准之後,第一時間讓郝昭歸鄉募壯士,約定在馬邑會面。
同時張虞還寫信於酈嵩,讓酈嵩帶孟寧之、張豐、什翼等人,率百騎至馬邑集結。
待各事宜安排好,張虞與鍾繇馬不停蹄趕往雁門,準備聯絡步度根,以及看能否招募到張遼入夥。
在張虞前往馬邑的途中,來自雒陽的公文送至左國城,針對王柔的奏疏作出批示。
左國城兵馬數目不變,准許張虞募兵七百,由幷州提供軍糧,駐紮在雁門,都護雁門、定襄二郡的匈奴部落,負責邊郡的防備。
不僅於此,朝廷對鮮卑兩部派系分裂,也下達了政令,聯合親漢的步度根,打擊仇漢的騫曼。
隨著朝廷政令送抵,張虞也見到了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