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漢昭唐

第105章 開鹽池以募兵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

二月的參合陂,白雪漸退,草木漸綠,湖澤之濱,張虞率諸騎策馬行於曠野之上。

望著遼闊的湖澤,張虞勒馬而停,笑道:“陂澤浩瀚,於此製鹽,可輸賣於雁代、大漠,錢糧將不絕爾!”

為了儘快開發出鹽澤之利,張虞在兵馬稍整之時,便率五百騎,與左南部的五百騎匯合,兩騎得有上千騎,橫掃了參合陂附近的胡部,諸部或降或逃,參合陂很快被張虞所控制。

而左南部在首領的呼衍賀的帶領下,北上遷徙至參合陂遊牧,兼負護塞,並參與制鹽。

“伯松,參合陂何時可出鹽?”張虞問道。

酈嵩沉吟了下,說道:“灘塗曬鹽需在天氣炎熱之時,今二月太陽雖說漸升,但欲曬湖取鹽,還需至三月。然若曬鹽,當月便能出鹽。”

“那每歲可出鹽多少石?”張虞問道。

“觀人力而為,若以本朝頂峰所產歲可出五百餘石,而今每石鹽價八百至一千錢之間,如以每石九百錢而計,歲可得四十五萬錢上下。”酈嵩說道。

兩漢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鹽價不一,在西漢未實行鹽鐵官營之時,鹽不到三百錢,鹽鐵官營之後,鹽價格上漲到近四百錢,動盪時期鹽的價格可達千錢。

東漢的鹽價整體比西漢高,鹽價低時約在三百-四百錢之間,而今東漢鹽價在每石八百錢,邊塞的山區鹽價會更高些。

參合陂所產湖鹽透過與草原貿易,其實可以透過毛皮、牛羊、馬匹作為交換物,這些商品可以運入內郡販賣,其中又有利潤可得。

故雁門郡對參合陂鹽池很是看重,但因臨近邊塞,容易遭胡人劫掠,故不得已廢棄。而今鹽池到了張虞手中,利用手上的兵馬,暫保住了鹽池。如果欲讓鹽池長期穩定產出,還是需要其他手段。

“四十餘萬錢!”

張虞唸叨了下,說道:“除去消耗與成本,鹽產出還是少了!”

說著,張虞指了指遼闊的灘塗,問道:“陂澤如此浩瀚,每歲產出五百餘石是否少了些?能否多開些鹽場?”

酈嵩遲疑了下,說道:“按理來說,應是可行。僅是本朝因有邊患,無法大規模投入蒸曬湖鹽。若邊患消除,人力充沛,陂澤所出湖鹽當能遠超五百餘石。”

參合陂製鹽的歷史很長,在清朝控制了參合陂後,其每年產出湖鹽有五萬多斤,約合東漢的八百三十五石左右,這還是利用千年前古來的曬鹽技術。

“人手不足,可從左南部中聘請,以及到平城招募人手。”張虞說道:“至於邊塞胡患,步度根不日將向騫曼出兵,我當會率部出塞掃蕩,以威近塞邊胡。”

“伯松,河東製鹽已有數百年之久,料想製鹽技藝高深者眾多,你看能否派人至河東聘請鹽匠,竭力提高湖鹽產出!”張虞說道。

“諾!”酈嵩應道。

將鹽場規劃聊好,張虞看向呼衍賀,笑道:“參合陂鹽場,需勞丈人多多上心!”

“這是自然!”

呼衍賀滿臉的笑容,說道:“有我左南部在此,請貴婿安心。”

依照張虞與呼衍賀的協議,除去製鹽成本外,張虞會每年給予湖鹽的收入的五分之一給左南部,故如按五百石的產量規劃,張虞每年僅能得到三十幾萬錢,這數目實在有些少。

巡視完參合陂不久,得知朝廷所派使者前來冊封官爵,張虞率左右欣喜南下。

因是封賞官爵,故朝廷所遣使者僅負責封賞,職位談不上大,但為表尊敬,張虞暗中送了些錢財,令得使者大悅。在之後的冊封禮節上,使者態度格外和善,以君侯相稱張虞。

依照劉宏的批覆,張虞除官、爵之外,職務並無變化。即拜騎都尉,封治水亭侯,享食邑三百戶,復兼舊職。

騎都尉雖俸祿比兩千石,有領兵出征之權,但其無具體職責,而是要看天子的需求。故騎都尉既能負責平匪,也能負責西域事務,以及代表皇帝修繕河堤。

因此劉宏給予張虞兼領舊職,依舊是都護定襄、雁二郡匈奴。然雖說如此,張虞所統兵馬卻有增加,從七百騎上升到千人騎,極大擴充張虞手上的兵權。

使者將侯印交於張虞,說道:“君侯,袁河南託僕來言,非他不願為君求都亭侯爵位,僅是張讓從中作梗,以君侯帳下兵馬折損過多為由,拒讓君侯封侯,幸袁公與諸公上疏,陛下才封治水亭侯與君侯。”

聞張讓從中搗亂,張虞於心中冷笑了下,若他記憶不差,張讓屬於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多謝袁公幫襯,虞銘記於心!”今雖然受封君侯,但張虞神情依舊謙遜,不見傲然之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