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你有科學,我有神功!

第470章 組建討葉同盟

粵江口,威遠炮臺。

葉輕舟站在古老的城牆上,遠眺江面上來往的漁船。二十年來第一次踏上故土,腳下的每一寸磚石都讓他心潮澎湃。

“先知,清廷已派奕山率三萬大軍南下。”

黑鷹捧著一疊情報走來,“其中一萬是滿洲鑲黃旗精銳。”

葉輕舟輕笑:“倒是看得起我們。”

“還有一事。”

黑鷹面色凝重,“清廷暗中派人與被俘的英國軍官接觸,似乎有意聯手。”

葉輕舟眼中寒光一閃:“果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傳我命令,把那些英國俘虜轉移到瓊州關押。”

他轉身望向北方,“滿清寧可勾結外敵也要鎮壓同胞,這樣的朝廷,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三日後,羊城外三十里處。

清軍大營聯綿數里,旌旗蔽空。

奕山端坐中軍帳內,聽著探子回報:“稟大將軍,那葉輕舟麾下僅有三千餘人,俱是奇裝異服之徒,並無火器……”

“哈哈哈!”

奕山大笑,“果然是一幫江湖騙子!傳令,明日寅時造飯,辰時進軍,午時本將軍要在羊城巡撫衙門用膳!”

翌日清晨,清軍列陣前進。

鑲黃旗騎兵為先鋒,綠營步兵分列兩翼,三十門笨重的前膛炮被牛車拖著,在隊伍中央嘎吱作響。

當太陽昇至半空時,前方平原上突然出現一隊人影。只有三百餘人,清一色玄色勁裝,靜靜站立如松。

“停!”

奕山舉起望遠鏡,隨即嗤笑一聲,“就這點人?開炮!給這些反賊來個下馬威!”

炮手們匆忙裝填,隨著一連串震耳欲聾的轟鳴,炮彈呼嘯著飛向那三百人。

然而就在炮彈即將落地時,三百人同時結印,一道半透明的光幕憑空出現,所有炮彈撞在上面如同陷入泥潭,紛紛墜落。

“妖……妖法!”

清軍陣中一片譁然。

三百心武門弟子中走出一人,正是曾橫掃扶桑海盜的狼形法相武者。

只見他立於陣前,朗聲說道:“華夏同胞們!我們只誅滿清韃虜,不傷漢家子弟!現在放下武器,可保性命!”

奕山暴怒:“放箭!全軍衝鋒!”

箭雨遮天蔽日,八旗騎兵開始加速。三百弟子對視一眼,同時結印。

吼~~

震天獸吼中,三百道獸形法相騰空而起。

銀狼、赤虎、青鸞、玄龜……各種傳說中的神獸虛影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最小的也有三丈高。

鑲黃旗騎兵的戰馬頓時驚惶嘶鳴,不受控制地亂竄。

狼形法相一個撲擊,就有十餘騎兵連人帶馬被拍成肉泥!

虎形法相長尾一掃,數十名清軍如稻草般飛起!

玄龜法相張口噴出寒流,將一整隊火槍手凍成冰雕!

“撤退!快撤退!”

在這種非人的力量面前,奕山被嚇得面無人色,調轉馬頭就跑。

眼看主將臨陣脫逃,三萬清軍隨即崩潰,八旗兵丟盔棄甲,綠營兵跪地求饒。那些紅衣大炮被朱雀法相噴出的火焰熔成鐵水,滋滋作響地滲入泥土。

不對稱的戰鬥僅持續了半個時辰,清軍死傷八千餘人,被俘萬餘,其餘四散奔逃。

奕山在親兵掩護下勉強逃脫,卻嚇得精神失常,逢人便喊“妖獸來了”。

羊城巡撫衙門,如今已成了葉輕舟的臨時行轅。

兩廣總督祁貢在庭院中來回踱步,額頭滲出細密汗珠。他是漢軍旗人,祖上早在清初就歸順了滿清,但骨子裡流的終究是漢人的血。

“祁大人,陛下請您進去。”

一位心武門弟子走出廳堂。

祁貢整了整衣冠,邁步入內。

他稍稍抬頭,便看見廳中端坐著一位白衣青年,面容俊朗如謫仙,雙目開闔間似有金光流轉。

祁貢腿一軟,不由自主跪了下去:“罪……罪臣祁貢,叩見葉陛下!”

葉輕舟微微一笑:“祁大人何罪之有?”

“罪臣一家身為漢人,卻仕清廷二百年,助紂為虐……”

祁貢額頭觸地,“今見天兵神威,方知天命所歸。懇請陛下給罪臣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葉輕舟起身扶起祁貢:“祁大人言重了。滿清入主中原已久,漢人仕清也是無奈之舉。如今你能迷途知返,朕心甚慰。”

祁貢熱淚盈眶:“陛下寬宏!罪臣願說服廣東文武官員,共襄義舉!”

三日後,羊城頭換上了玄鳥旗幟。

在祁貢的遊說下,廣東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要員紛紛歸順。

葉輕舟效仿商周古制,設立“六府”管理政務,同時派心武門弟子到各縣傳授基礎心法,選拔有資質的青年進入“武庠”學習。

訊息如野火般蔓延,閔省巡撫徐繼畲率先響應,宣佈閩省脫離清廷。

緊接著,浙省巡撫劉韻珂、贛省巡撫吳文鎔相繼易幟。

短短一月間,東南半壁江山已盡歸葉輕舟麾下。

龍江南岸,某處隱秘莊園。

十幾位身著便裝的官員聚在密室中,他們都是尚未公開表態的江南漢臣。

燭光搖曳,映照著一張張既興奮又忐忑的面孔。

“諸位都聽說了吧?”

一位瘦高文士低聲道:“奕山的三萬大軍,不到一個時辰就灰飛煙滅!”

“我家師爺親眼所見!”

一個胖官員擦了擦汗,表情惶恐中又帶著幾分興奮:“說那些天兵能化身神獸,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滿清氣數已盡啊!”

白髮老者拍案說道:“當年清兵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如今報應到了!”

“可是……”

年輕些的官員則是有些猶豫不決:“若葉輕舟敗了,我們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忽然,窗外傳來一聲輕笑。

眾人悚然回頭,只見一位揹負鷹翼虛影的武者不知何時站在了窗外樹梢上。

“諸位大人不必擔憂。”

武者拱手道:“陛下有言,‘凡起義官員,不論過往,皆量才錄用’。這是陛下親筆手諭。”

說完拋下一卷帛書。

白髮老者顫抖著展開帛書,只見上面寫著八個鐵畫銀鉤的大字:“驅逐韃虜,光復華夏!”

而在落款處,蓋著一方古樸的玄鳥玉印。

“天命所歸……天命所歸啊!”

老者老淚縱橫,伏地而拜。

當夜,江南數十州縣同時發生兵變。

漢人官員聯合當地士紳,驅逐滿清駐防八旗,豎起玄鳥旗幟。許多滿城在一夜之間被憤怒的漢民攻破,二百年的民族壓抑如火山般爆發。

粵江畔,葉輕舟負手而立,望著北去的江水。

“陛下,為何不乘勝北伐?”

黑鷹不解地問:“如今民心所向,八旗喪膽,正是直搗黃龍的好時機。”

葉輕舟搖頭:“滿清雖腐朽,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根基未穩,貿然北上恐生變數。”

他拾起一片落葉,輕輕一吹,落葉飄向北方:“先讓反抗的火種燃遍大江南北,待時機成熟,自可一舉而定乾坤。”

身後,三千弟子肅立如林。

葉輕舟深知國家的建立,名份很重要,但實力更重要,眼下的心武會佔據南方大片土地,卻還未來得及消化整合,貿然北伐,怕是要步前秦苻堅的後塵。

當前最重要的,還是夯實自身根基。

看著不遠處新招募的十萬義軍正在操練,葉輕舟心中古井無波,眼前這些人,他們或許還不懂高深的心武之道,但每個人眼中都燃燒著久違的希望之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