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的內景通萬界!

第66章 舞獅傳承

舞獅古時稱“太平樂”,有南北之分,其中南獅又稱醒獅,而北獅則有為“文獅”和“武獅”之分。

起源於東漢漢章帝時期,而在唐朝時,舞獅運動主要以獅舞的形式作為宮廷娛樂節目供皇帝欣賞,地位極高。

白居易曾賦詩《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襬雙耳……”

只不過,北方舞獅以寫實為基礎,造型酷似真獅,獅頭較為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獅頭威武。

而南獅則著重迅捷變化,靈敏快捷,剛柔相濟。

這其實和兩派的異人傳承有關。

舞獅傳承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步伐、擬炁化形。

步伐乃是麒麟步,其實是踏罡步斗的一種,可以修成特殊的天罡氣。

所謂天罡氣,主要透過踏罡步鬥吸收自然界中生物散逸的零散能量,這些能量可用於維持使用者精力或修復身體損傷。

該功法無需煉器天賦即可操控外力,但需透過踏罡步鬥持續收集力量。

舞獅可以說是極為勞累的,尤其是獅城舞獅無論文獅還是武獅,引獅人和舞獅人都是習武甚至練炁者,功底較深。

傳統型的獅子頭重七、八十斤,獅皮重二、三十斤,拿著這麼沉的東西,還要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持續很長時間,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有天罡氣加持,才可以保證舞獅者的活力。

至於擬炁化形,這就是對戰的法門了。

舞獅傳承透過接觸舞獅,瞭解獅子的形態動作,將自己一身的天罡氣擬態變化,化作獅形,將自身包裹其中。

對戰時,也如同舞獅一般,操控著獅子罡氣對戰。

其中,北獅著重於擬炁化形,故而獅子更加寫實,也便於修成獅形罡氣,再加上北方舞獅常常被賦予鎮壓邪祟,護佑一方之意,所以猙獰簡單,粗獷大氣。

至於南獅,則與祈福、獻瑞、祥和等意有關,故而南獅精巧好看,且傳承偏重於步法,輾轉騰挪,靈活非常。

韓雲透過內景卜算,得出現在獅城就有著這麼一位舞獅傳承之人,名字叫趙元醒,而且已經年老。

說來也是悲哀。

大名鼎鼎的獅城舞獅,竟然差點淪落到沒有傳人的地步,在這兩年,才被人重視,然後發展起來。

不過就算是發展起來,有練炁天賦的也寥寥無幾,大部分只能是用現代型,只重十幾斤的獅頭。

其中的差別大了去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其中的勁力差別,打個比方,金屬的東西舞起來就是要比木製的更有力量感。

獅城的黃昏總是來得特別快,夕陽的餘暉灑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將趙元醒佝僂的身影拉得老長。

他站在舞獅館的門前,抬頭望著那塊已經斑駁的“趙家武獅“牌匾,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黯然。

“師父,天涼了,您進去吧。”身後的小徒弟輕聲提醒。

趙元醒擺了擺手,沒有動。

他的目光越過屋簷,望向遠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那裡燈火通明,車水馬龍,與這條几乎被人遺忘的老街形成鮮明對比。

“三十多年了………”

老人喃喃自語,佈滿老繭的手不自覺地摸向腰間,那裡曾經掛著一枚銅鈴,是他每次舞獅時墜在獅脖子上的。

現在空空如也。

館內傳來年輕弟子們練習基本功的呼喝聲,聽起來朝氣蓬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