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的內景通萬界!

第171章 金粟如來

麥積石窟,此地因形似麥垛而得名,乃神州四大石窟之一,雖不如敦煌莫高窟等出名,但也是風景名勝之地。

這些洞窟巧妙地開鑿在山體西南、南、東南三側的峭壁上,彼此之間透過層層相迭的棧道相連通,宛如一座巧奪天工的立體長廊。

此時,韓雲和鏡靈自其石窟腳下往上眺望,只見千佛如粟,萬龕似星,錯落有致地鑲嵌在陡峭崖壁之上。

這裡的萬,並不是虛數,而是真實之數。

就好像是密密麻麻堆積而成的麥子,也難怪會有麥積山之稱。

鏡靈仰頭望著那些歷經千年風霜的佛像,忽然輕聲道:“主人,這些佛像容貌的風格好似略有不同。”

韓雲點了點頭:“此地石窟乃是自北魏而始,歷經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等多個朝代,一千六百餘年的開鑿和修建,方才有如此之景。”

“歷朝歷代的佛陀、菩薩、金剛等塑造風格不一,有所不同是正常的。”

鏡靈聞言,也不由得感嘆道:“千佛匯聚,萬釋列山,當真是壯觀至極。”

韓雲卻搖搖頭道:“壯觀嗎?”

“或許吧!”

“只是這萬般佛龕,也不過是無用之物罷了!”韓雲意味深長的說道。

鏡靈不解其意,面露疑惑,開口詢問:“主人,為什麼這麼說?”

韓雲微微一笑,眉心之中泛起金芒,天目啟張,道:“累累華物,木偶泥塑,所求非真,諸煩惱具。”

“《大方如來藏經》有云,譬一切粳糧,皮糩未除蕩。貧者猶賤之,謂為可棄物。外雖似無用,內實不毀壞。除去皮糩已,乃為王者膳。”

“此是比喻眾生被煩惱覆蓋,如米去糠後方顯清淨佛性。”

“這萬般佛龕,大都是歷朝歷代的掌權者或鄉紳世家,為祈福、增壽等目的而擴建,是煩惱根,而非清淨根。”

“真正的善信,講求積德行善,是以實際行動而得到好的果報,而非是寄希望於這些木偶泥塑。”

“假設將此山比做佛首,那這些石窟塑像就如若佛頭上的肉髻,相對來說,其實每增加一座塑像,都是在給真正的佛陀增加一縷煩惱根,而非功德願。”

再華麗的佛像,於真正的佛來說,也只不過是塵埃加一縷罷了。

而在韓雲的天目中,則可以看到,整座麥積山的核心處,蘊藏著一方純正慈憫的金色淨土,內有無量智慧之光。

那山體表面的佛像上,卻覆蓋著流光溢彩的彩色,就像是將一處好好的佛陀淨土給掩蓋掉。

所以,求神拜佛,求得真是解脫苦海嗎?還是為了滿足自己各種各樣的私慾而不斷累砌堆加呢?

曾有個關於觀音大士的故事,說的是求人不如求己。佛是可以普度眾生,但同樣也需要眾生自救。

佛,亦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韓雲牽起鏡靈的手:“走吧,我們上去看看。”

兩人沿著蜿蜒的棧道拾級而上,腳下是千仞絕壁,頭頂是悠悠白雲。棧道雖窄,卻穩固異常,歷經千年風雨仍能承載遊人往來。

棧道曲折回環,韓雲與鏡靈緩步而上。兩側崖壁上的佛像或莊嚴、或慈祥、或怒目,在斑駁的光影中靜默俯視眾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