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韓雲沒有哪都通名譽董事這個身份的話,韓雲沒準兒還真會開殺戒,但現在身份不一樣了,要懂得注意影響。
—————
自隴西離開後,再往西去,便是蘭城,此地最為出名的,是牛肉麵。
當然,在神州各地,也總有打著蘭城拉麵旗號的飯館,但實際在當地,哪有什麼蘭城拉麵啊,都是牛肉麵。
而且牛肉麵裡的牛肉也極其量大,而不是像蘭城拉麵那樣薄如蟬翼,甚至被網友戲稱為:一牛傳三代,人走牛還在。
當地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牛肉湯色清氣香,蘿蔔片潔白純淨,辣椒油鮮紅漂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麵條柔滑透黃。
麵條也有講究,按照粗細不同,分為毛細、細、二細、三細、二柱子、韭葉、薄寬、寬、大寬等,或細如絲雨,或寬如玉指。
韓雲個人比較喜歡吃略細一些的,在飯飽之後,韓雲在蘭城遊覽兩天,隨後便往蘭城下轄的莊浪縣而去。
要說起這裡,最為出名的還是豬馱山,乃前朝麻子御封的“滲金佛祖”得道聖地。
這滲金佛祖俗名李福,長大後出家為僧,自命僧名無情,後改僧名超度,號風顛,俗稱李佛爺,後人亦稱為風顛濟公。
自所以稱呼其為濟公,是因為他倒是真有那麼幾分濟公的本性。
據說李福自小念過兩三年私塾,十一二歲開始務農,十八歲斷指出家,以示決心,到萱帽山修行,他見山寺寥落,許願補葺。
為了修葺十王殿,風顛天天趕著一頭豬搬運磚瓦,他還給這頭豬起了個“自醒”的名字。
每天往山頂運送磚石,風顛自己身背六塊,豬馱四塊,日日運磚不輟,後來大家見狀,都來義務投工,募化捐資,實現了其夙願。
自此,原本的萱帽山也改名叫如今的豬馱山了。
除此之外,關於他的故事還有捨身求雨、煮身濟賑、怪治久病、翻地壓砂、巧計修橋等等,和真正的濟公禪師相比,多有類似之處。
雖不如其出名,但也應該是一位心性高深的高人。
而在這豬馱山之上,今時今日立有一尊高約二十二米到鎏金銅像,即便不如樂山大佛雄偉,亦算難得了。
只不過,韓雲卻沒有留戀這豬馱山的任何景色,只是在看了一眼那佛像後,便徑直往山上的寺廟而去。
那寺廟並不算小,此時在後面香積廚中,有一位小沙彌將今日遊客們食用所剩下素齋倒在食槽中,然後敲敲食槽。
不多時,便有一隻小小的黑色土豬哼哼唧唧地跑來,埋頭在食槽裡大快朵頤。那小沙彌見怪不怪,只是笑著摸了摸它的腦袋。
韓雲站在不遠處,目光落在那隻小黑豬身上,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這位施主,可是要上香?”小沙彌注意到韓雲,雙手合十問道。
韓雲微微一笑:“不,我是來找它的。”
他指了指那隻小黑豬。
小沙彌一愣:“這……施主說笑了,這不過是山間野豬,時常來討些剩飯罷了。”
韓雲搖頭,緩步上前,蹲下身來與那小黑豬平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