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鷹蘇勒坦汗

第1316章 破釜沉舟決生死(上)

貴陽城忠烈街、文筆街一帶,大周昭武皇帝的行宮雄雄而立。這宮殿大有來頭,乃是當世梟雄孫可望所建。當年孫可望率軍攻佔貴陽後,認為自己居功至偉,自封秦王,在此地段修建王府。永曆八年,乾脆自稱後明皇帝,把秦王府改成宮殿。後清軍入黔,宮殿變為貢院。吳三桂退往貴陽後,貢院又成為昭武帝之行宮。

皇宮雖仍威嚴,群臣卻已吵翻了天。當初兵敗古泥關,大臣們分為兩派,以劉茂遐為首的一派建議放棄貴州、集中兵力守衛雲南,以方光琛為首的一派則主張堅守貴州以為雲南屏障。如今被衛軍切斷退路、合圍於貴州,反對堅守貴州的大臣們不敢責怪昭武皇帝,卻將矛頭對準了主張堅守貴州的方光琛。物議沸騰、來勢洶洶,此時的方光琛再無以吳三桂麾下第一謀臣自居的氣度,縮著頭、紅著眼,一言不發。

“夠了!廷獻(方光琛字)他們主張堅守貴州,出發點也是為大周好,況且作此決策的是朕。如果有罪,罪在朕躬”,吳三桂一聲厲喝,制止住臣子們的指責,將責任全部攬到自己身上,感動得方光琛等人熱淚橫流。見眾人不再吱聲,閱歷豐富的昭武皇帝又向劉茂遐施了一禮,“玄初(劉茂遐字)屢次向朕進諫良言,朕皆未聽,致有此種危局。如今之計,該當如何,還請玄初教朕!”

見比自己年長許多的吳三桂居然以師禮對待自己,劉茂遐也不由感慨,主上確實禮賢下士,可總在關鍵時刻聽不進逆耳忠言,如今大勢已去卻又讓自己獻策。自己又不是三頭六臂,哪有迴天的本事?可身為謀士,不可不為主上盡忠,思來想去,長嘆一聲說道:“臣以為衛軍四面合圍,陛下惟有集中全力,破敵一路,方有挽回局面的可能”。

“哦,玄初以為朕應該先對付哪一路?”吳三桂虛心地問。

“其他三面,皆鄰著衛境,陛下即使擊敗衛軍,依然擺脫不了包圍,唯有戰勝西面之敵,方可返回雲南。且西面乃是衛國皇帝親率的大軍,只要擊破胡酋,其他衛軍必然喪膽!”劉茂遐鏗鏘有力地回答。

“什麼!攻擊偽汗?”“偽汗兵馬眾多,我軍只剩些殘兵敗將,如何敵得過?”“是啊,以敗軍擊敵主力,豈不是以卵擊石?”……眾人聽完,不由得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吳三桂沉思良久,猛地將頭顱昂起,大呼道:“我軍已至絕路,若一昧死守,必敗無疑。自古擒賊先擒王,若能擊敗偽汗,定能反敗為勝。便依玄初之言!”

大呼過後,見應者寥寥,老皇帝又哈哈大笑起來,“勝敗乃兵家常事,豈能因一時戰敗失去勇氣?朕一個老頭子都有與敵殊死一搏的膽量,你們比朕年輕,生死關頭反倒膽怯了嗎?”

“臣願追隨陛下與胡虜拼死一搏!”破朔大將軍王屏藩聞言熱血沸騰,率先回答。

“臣亦願追隨陛下,血染疆場!”貴州提督李本深亦激動地附和。

“誓死追隨陛下!”“臣願往”……生死關頭,眾將被激起骨子裡的血性,紛紛表示要跟隨吳三桂與衛軍決戰。

見軍心可用,吳三桂令總兵楊應選留守貴陽,集中拼湊出的十萬軍隊,以王屏藩、李本深為先鋒,浩浩蕩蕩奔普安州而來。行至鎮寧州,得知安南衛城失守、馬寶陣亡的訊息,不由淚下,紀奠了一番戰死的忠魂後,下令全軍渡過白水河。

“汝等且看,此乃天賜的好戰場,便在此地於衛軍決戰!”過河後,吳三桂揚起馬鞭,指著白水河西岸的一片大山吼道。

“陛下聖明,此山名喚雞公背,地處滇黔古道要衝,因山脊形似雞背而得名,山上有明時設立的雞公背堡。真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貴州提督李本深熟悉本省地理,由衷贊同。

“臣聽說當初清軍由黔入滇,明將馮雙禮準備利用此地阻擋多尼率領的清軍,可惜雞公背雖險,山道卻極不好走,運糧全靠士兵們肩扛手提,運糧的速度趕不上糧食消耗的速度,沒過幾日軍中便因缺糧怨聲載道,不戰自潰,清軍得以順利入滇”,劉茂遐聊起往事,暗中提醒吳三桂可不能重犯馮雙禮的錯誤。

“玄初說得極是!朕本打算學西楚霸王項羽,將鍋砸了、將船沉了,背靠著白水河與衛軍決一死戰。可此地甚險,破釜沉舟後,若是軍糧接濟不上、將士們吃不飽飯,鬧將起來,不是玩的。哈哈哈~”吳三桂聽罷,開起玩笑。

“哈哈哈~哈哈哈~”

周圍的將士鬨然大笑。皇帝陛下是全軍的主心骨,他老人家都不怕,大家夥兒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不知不覺間,士氣提振了許多。

劉茂遐憋著笑,獻策道:“雞公背過於險峻,藏兵過多軍糧難以接濟,但藏一萬精兵于山頂還是可以的。您可將主力佈於山腳之下,選一勇猛之將領兵萬人伏于山頂,待兩軍交戰正酣時,從山上殺出,敵軍必亂!”

“善!”吳三桂連聲稱妙,環顧諸將,最後將目光落到親軍奮武將軍張起龍身上,此人是平西藩舊將,善使大刀,作戰勇猛無比,號稱“萬人敵”,此前隨王屏藩轉戰川黔,屢立戰功。

“張憨子”,老皇帝親呢地喚起張起龍的綽號,和煦地問道:“給汝一萬精兵,能成功殺敗衛軍嗎?”

張起龍心頭一熱,大呼道:“回陛下的話,臣沒有擊敗衛軍的把握,卻有捨身殉國的決心!”

“好!若人人皆有捨身殉國的決心,何愁不能取得勝利!”吳三桂拍了拍他的肩膀,將駐守雞公背山頂的重任交付於他。

“陛下,臣以為衛軍連戰連勝之餘難免驕傲輕敵,可令左將軍(指金吾左將軍胡國柱)率軍放棄北盤江一線,撤往雞公背。一則可以增加我軍決戰的兵力,二則可以誘敵深入、滋長其驕橫之心”,劉茂遐又出了個主意。

“玄初真不愧是朕的張子房,此戰若勝,玄初當為首功!”吳三桂欣然應允,以劉邦自居,將劉茂遐比作自己的張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