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真是警覺。陰間之物,有些可食,有些卻碰不得。這蝴蝶酥為仿人間風味,所用皆是陽間上供的精細白麵,姑娘自然吃得。
更何況,您已是半仙之體,更無須多慮。”
玉箋又說,“我沒有錢,也能吃嗎?”
書生拱手一笑,“姑娘說笑了,豈需您破費。”
亡者們在冥界花的紙錢,都是陽間活著的人燒的,在陽間燒多少紙錢,地府供養閣的對應賬上就會相應多出來多少。
通常都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燒些冥幣下來,亡魂便可去供養閣領取,然後在鬼市盡情消費,逍遙自在。
玉箋聽罷解釋點頭,望向遠處一些正排隊領錢的鬼魂,越看越覺得,那座供養閣有些眼熟。
為什麼眼熟呢?
正思索著,忽然有人從身後拍了拍她的肩,一股陰寒之氣隨之襲來。
玉箋回過頭,見是一位面色青白的姑娘。
姑娘身後還跟著幾個身形高大,肌肉虯結的健壯男子
姑娘笑吟吟地問,“你不記得我啦?”
玉箋茫然,“我……該記得你嗎?”
姑娘又指指身後,“那他們呢?可還有印象?”
那幾個男子一言不發,渾身飽滿的肌肉極顯突兀,鼓鼓囊囊幾乎要將衣衫撐破,一看就不是很正經。
玉箋連忙抬手捂眼,“我清清白白,怎麼可能認得他們!”
“什麼呀!這幾個紙人不是你親自挑的麼?”姑娘眉飛色舞,青灰色的臉上透出幾分鮮活神采,“我甚滿意。”
玉箋發懵,“啊?”
姑娘自稱姓李,生前是大戶人家的閨秀,死後在冥府也依舊家底豐厚,堪稱一方鉅富。
一生什麼都不缺,唯獨未能出閣成親,為平生憾事。
幸虧遇見過玉箋,她請玉箋吃過東西,玉箋回到陽間後給她燒了許多東西。
“沒想到你返回陽間後,竟還記得我的喜好,特地燒了許多我喜愛的東西下來,這份心意,我一直記著呢。”
玉箋越聽越困惑,可看向她身後那幾個不會說話的健壯男子……
這是她燒的?
“你還傳話於我,說是一位公子出的錢,”李姑娘朝前湊了湊,壓低聲音問,“你活這麼久嗎?有一百年了吧?那位公子人呢?怎沒同你一道?你死了他沒死?還是他將你扔下獨自過奈何橋投胎了?”
一連串問題問得玉箋頭暈,“什麼公子?”
“你畫圈燒紙與我傳話,說你賣了一位公子的玉佩,被人抓去,幸得那位公子心善,將你救了出來。這些紙人也是他出錢燒送我的。”
李姑娘疑惑,“你怎麼什麼都忘了?一點都記不得?”
玉箋連忙打斷她,遲疑地問,“姑娘,你說的那個人,真的是我嗎?”
“當然是你呀!”姑娘抬手朝她頭頂上方指了指,語氣篤定,“你曾給我燒過紙錢和貢品,這因果牽連還在呢,我一眼就能瞧出來。”
“可我不認識什麼公子。”說著,玉箋一頓。
是現在不記得。
“怎麼會呢,你還叫我在地下好生保佑他……”姑娘說到這兒,顯得有些著急。
她一個鬼,如何保佑陽間活人?也不知這姑娘怎麼想的,竟把她當神仙似的許願。
玉箋疑惑,忽然覺得一陣恍惚,額角隱隱作痛。
腦海中薄霧翻湧,卻什麼也抓不住。
但是說到玉佩,她忽然想到什麼。
玉箋伸手探入衣襟,取出一枚溫潤白玉,握在掌心有些出神。
她垂眸翻來覆去細看兩遍,忽然抬起手,屈指在玉面上輕輕敲了幾下。
忽然一陣靈力盪開。
於此同時,轟隆一聲。
陡然間一陣巨響從遠處傳來,地動山搖。
玉箋一驚,驀地抬頭。
遠處洞開的鬼門關瀰漫出一圈朦朧光暈,喧囂的街道安靜了片刻,又重新熱鬧起來。
身旁的李姑娘仰頭,忽然說,“難道今日也有人飛昇?”
“什麼?”玉箋回過神。
“但說回來,今日地府可有仙家降臨。”
“你怎麼知道?”
“紫氣東來,乃天上貴人降臨之兆。”她望向鬼府上空繚繞的縹緲祥雲,不禁感嘆,“天家威儀,果真非同凡響。”
恰在此時,高挑細長的書生捧著剛買的蝴蝶酥回來,見李姑娘湊在她身旁絮絮低語,便溫聲將對方勸離。
眼神示意下,兩名小鬼應聲上前,一左一右架住李姑娘的雙肩,帶著她轉了個方向。
玉箋抬著頭看著。
紫氣東來之象,她在鏡花樓也曾見過一回。
應該是燭鈺大人身上的仙氣。
正在此時,身旁的書生忽朝她身後躬身行禮。
玉箋剛一轉身,便撞上一道身軀。
肩膀被人扶住,“小心。”
離得太近,她能感到自己的鼻尖擦過對方衣襟上鉤織的暗金紋路。
高大的陰影籠罩住她,玉箋下意識抬起頭,對上一雙漆黑的眼睛。
對方目光下移,落在她手上。
將玉佩從她掌心拿起來,“這東西是從哪裡來的?”
玉箋莫名緊張,搖頭,“我也不知,似乎是我從前的東西。”
頭上落下一點重量。
是他抬手輕輕撫過她的發頂。
燭鈺緩和神色,語氣恢復對待她時一貫的溫和,“你該休息了,我帶你回陽間。”
她點頭應下。
全然顧不上一旁自他出現後便噤若寒蟬的李姑娘和書生。
燭鈺背後是許多跟過來的鬼國神官,陰氣森森。
整條街早已寂靜無聲,落針可聞。
到人間府邸,燭鈺嗓音溫和如常,像是在地府什麼都沒發生過。
他說,“你前一日做的那道藕片竹筍湯,我已學會了,不如讓我做給你嚐嚐?”
玉箋抬眼望他,驚訝,“真的?”
“自然是真的。”他垂眸輕笑,“你先回房休息片刻,待會兒便端來給你。”
她依言回房。
須臾之後,燭鈺握著一截竹筍推門而出。
門外沉沉天色之下,一道高挑修長的身影正背對他立於階下。
他眸光微沉,淡淡開口。
“師尊,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