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人的廠區,光是安保人員就幾百多人。
另外安防設施也是齊備,攝像頭和各種自動化滅火、防火牆都是有的。
接著還有倉庫這邊,大量的原料已經運了過來。
都是從國內的幾大林場運過來的。
相比國內,海外歐陸這邊的樹木採伐和樹葉收集要求審批更麻煩一點。
反正國內的產能跟得上,而且集團自己就有一艘大郵輪“圖南號”。
也不差那點運費,乾脆直接從國內運過去就好。
另外還有一系列的裝置也都到位。
包括鋪設電路用到的大量電纜。
現在林城的哲通電纜廠可是產能相當巨大。
林哲批准之後他們可是連續擴大了幾次產能,廠區的面積都翻了好幾番。
現在整個電纜廠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八千人。
一車間一產線,光是車間就超過了五十個,最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個。
現在電纜廠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整個林城、整個權河最大的產業支柱。
不光是提供了巨大的就業崗位,而且提供了海量的稅收。
就憑這一點,哲通在林哲老家的影響力就舉足輕重。
憑藉著哲通電纜廠,現在林城的稅收直接翻了上百倍,多出來的這上百倍毫無疑問都是哲通帶來的。
哲通電纜廠是林城惟一一個支柱產業。
帶動了全林城的經濟騰飛。
包括權河市,權河市好歹有工業園區。
但因為多出林城的這個哲通電纜廠一下子稅收也是翻了恐怖的十倍。
這在以前是多少領導做了多少努力都達不到的。
因為這意味著市裡得有一個巨無霸的企業。
但這年頭巨無霸的企業都是往大地方大城市裡去的,包括哲通也是去了濱海。
小地方確實留不住人才和優秀企業。
這是沒辦法的困局。
除非招商引資,但這麼多年的招商引資也不過是引來一些為了補貼來的蟲豸。
拿完補貼,低價拿地之後實際做出成績的企業並不多。
但誰知道林哲都已經到濱海了,轉過頭來又在林城投資了這麼一個電纜廠。
一下子就如同潑天的富貴砸到了自己臉上。
電纜廠不過是自己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體量,而且還附加帶著周圍的產業“活”了起來。
八千多人的大廠,光是為這八千人提供的餐飲、娛樂活動就帶動了一大批產業。
比如在電纜廠所在的城郊鎮上,以前就是一個正常的小鎮子。
有那麼幾家小超市和一些小賣部,當然還有一些早餐店和飯店之類的。
像是理髮店、衣服店之類的這種“必須品”都有幾家。
除此以外也沒別的,畢竟體量很小,鎮子也不大。
這在北方來說倒是挺常見的,不像是南方的那些大鎮子。
但自從電纜廠開在這裡之後一切就紅火了起來。
鎮子裡的這些本來半死不活的各種小店也都熱鬧了起來。
最開始的電纜廠就八百多人。
但慢慢的開始發展擴張,周圍鎮子裡的大部分年輕人們都進入了廠子裡面打工。
包括石馬鎮上的年輕人們。
大家都在哲通拿著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工資。
兜裡有錢了,那消費自然要跟上。
大家時不時的放假了得去縣城,也就是林城去瀟灑一番。
一些聰明的人也嗅到了商機。
開始在電纜廠所在的城郊鎮上開設一些店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