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年,十多年過去。
又有流民自各地遷徙而來,或為戰亂,或因天災,或因苦徭,據了高昌舊地。
新佛落座,舊寺新顏。
黃土白骨之上,繁華漸復。
你冷眼旁觀,每日捧缽誦經,送雨澤土。】
…
【第五百八十五年,又是二十年過去。
山下新來的流民,於舊地之上另起繁華。
聚族,開國,立教,上山獻祭祈願,一如當年。
他們大部分來自東土,文字一脈相承,繼承了“高昌”國名,以新舊區分。
春花秋月,香火鼎盛,好似往日再來。
你藏巨虎嶺中,不與之接觸,只漠然旁觀。
看他起大寺,等他寺塌了。】
…
【第六百年,有和尚東來,欲西行求取真經。
其於城中宣法,字字珠璣,振聾發聵,國中諸大德無有不服,稱其為佛子再世。
國主贈七寶、袈裟、錫杖,欲留他長居,冊為國師,以奉左右。
和尚低眉,言此行西去,為求真經教化眾生,豈可因榮華富貴,而忘初心?
國主心悅誠服,乃率百官送行。
知城外絕嶺,有山神靈驗,佑風庇雨,和尚臨行前上山尋你論道。
你避而不見,卻因誦經洩了氣息,終被其尋至。
你才發現,這和尚與五十年前那西行取經人,竟是生得一模一樣!
眉心一點硃砂,吐露佛光如蟬。
他說與你似曾相識,當屬有緣,便開啟話匣,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又是個話癆。
說幼年經歷,說寺中見聞,說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
語氣神態,皆與五十年前那和尚,一模一樣。
都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可你覺得,眼前這人,便是當年那人。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月上中天,和尚興盡乃辭,留贈褪色僧衣一件,為其親手所縫製。
你手捧僧衣,猶豫再三,終是道出五十年前取經人之事。
和尚說,既有佛祖保佑,各路菩薩相護,如何會葬身妖腹?
你想起慘死的倀鬼,冷笑不語。
和尚半信半疑,說要找菩薩問個明白。
這一去,便沒再回來。
流沙河上,驚濤駭浪,巨妖復現,食肉飲血,煉顱為珠,一如五十年前。
你默默迭好僧衣,藏於山神廟中。
次日,佛光落於山上,卻是那老僧降下蓮臺。
他說你誹謗世尊,唸了幾百年經,也消不去心中戾氣,冥頑不靈,不可教化。
一杖打下,砸碎你腦顱。】
【你死了。】
……
“這是……這是唐三藏的前世!”
半晌,劉晟緩過勁來,頭脹如擂鼓,不由揉了揉太陽穴:
“西遊記裡說,沙和尚在流沙河做妖,吃了唐僧前九世的肉身,把顱骨煉做佛珠,掛在胸口。”
煉顱為珠……怎麼和師父有點像?
倒是那佛門,果然是嘴上慈悲,心腸歹毒,說一句不好,就要折磨人七天七夜。
也罷,不說就不說,我就老實等黃風大王來,然後再找機會脫劫——
【第三百二十一年,你屠遍巨虎嶺……】
…
【第六百年,有和尚東來,欲西行求取真經,度化世人。
其音容笑貌,皆與五十年前取經人無異,佛法精深,折服高昌國上下。
臨行前,他上山尋你論道,言你似曾相識,若神交已久。
你冷漠不語,任其聒噪。
和尚嘮叨一宿,說東土紛亂,五濁惡世,百姓疾苦,欲得真經度化世人。
最終留贈褪色僧衣一件,合十而去。
是日,亡於流沙河中,頭顱成珠,血肉做酒。
你漠然不語,將褪色僧衣迭好,藏於山神廟裡。
裂身放血,捧缽誦經,一臉虔誠——
南無……
阿彌陀佛。】
…
【第六百五十年,又有和尚東來,欲西行求取真經。
高昌國中佛門大興,三步一塔,十步一寺,香火鼎盛。
聞有東土高僧前來,上下歡喜,辦水陸法會,興師動眾。
和尚登壇說法,天花亂墜,地湧金蓮,佛光普照百里地界。
更有伽藍現身,比丘梵唱,恍若佛子臨塵,妙相威嚴。
國主喜不自禁,獻寶圖一卷,乃是五十年前取經人之畫像。
畫中人寶相莊嚴,眉心一點硃砂,吐露佛光如蟬。
與眼前人,竟是一般無二。
怪哉,怪哉。
和尚徹夜不眠,對畫誦經一宿,心緒難平。
於是拜訪耄耋,探聽五十年前取經人,終上山尋你,欲問前事。
你沉默不語,只捧缽誦經,口唸“阿彌陀佛”。
和尚恍然,道了聲“原來如此”,留贈褪色僧衣一件,乃去。
亡於流沙河上。
是夜,老僧現身。
言高昌國主不敬佛法,心懷怨懟,當身死國滅,永墜阿鼻。
令你子時三刻下山——
滅國,絕嗣。
你依令行事,裹陰風下山,見得城中香火鼎盛,信眾禮拜誦經,無論老幼,皆心懷虔誠,乞求菩薩保佑。
菩薩保佑?
哈哈!
你心頭冷笑,陰風乍起,飛沙走石,蝕骨銷魂,遮天敝地。
一個時辰後,你回山唸經。
山下佛國,已是廢墟一片,寺塌塔毀,佛頭落地。
十萬信眾,共赴黃泉。
只因,
一張畫像。
南無……阿彌陀佛。】
…
【第六百八十年,三十年過去。
山下舊址上,再立新國,因依傍流沙河,而名流沙國。
國主因高昌舊址殘跡,不信佛教,又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使國泰民安。
逢年過節,祭三牲於你,酬謝毫雨。
你不予理會,每日捧缽誦經,裂身放血,冷眼旁觀。】
…
【第七百年,二十年過去。
流沙國越發興旺,不尊仙,不敬佛,日子卻蒸蒸日上。
一日,城中來了個東土和尚,言稱欲去西天取經。
見城中不尊佛法,無有善信,痛哭流涕,惹來眾人譏諷嘲笑。
和尚便於鬧市中開壇講法,說《無量壽經》,一時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梵音傳響百里,收穫信眾無數。
七日講法結束,效果卓著,使佛法在城中漸傳,乃出城西去,上山尋你,一如過往。
你漠然以對,不言不語,見其眉心一點硃砂,吐露佛光如蟬。
一如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一百五十年前!
若有輪序,這當是他第四世。
他見你後,說你似曾相識,若舊時故友,便說起心中愁怨,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又是個話癆!
之後,又說起流沙國主,疑惑其不信佛法,何以令城中百姓安居樂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