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雀開始七十二變

第312章 推演:流沙河,黃風怪,九世取經人

透過這段推演文字,他已大抵猜到了血彪升格與哪尊妖怪有關——

黃風大王!

此妖根腳不凡,原是靈山腳下一黃毛貂鼠得道,因偷吃琉璃盞內燈油,恐佛祖拿他,便東逃至黃風嶺,聚妖攏怪,稱祖做宗。

所以那動輒出手殺他的和尚,是靈山的佛陀,菩薩,或羅漢?

再結合那和尚所說“入其帳下,為其先鋒,助其成事”,豈不是說血彪化身要“扮演”的……

是虎先鋒?!

“怎麼就成了虎先鋒?西遊取經牽涉那麼大的因果,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尤其沒有後臺根腳……”

劉晟心下凜然,不顧消耗,接連推演一波,希望血彪化身,能擺脫別人的“劇本”。

他嘗試不同方法離開巨虎嶺,或是不再誦經,以期那老和尚加重處罰,把他關到別處,卻全都失敗。

但凡所行,與那老和尚相違背,迎接他的就是當頭一杖。

沒有說教,沒有勸誡,冷漠狠厲,沒有半點佛家口中的慈悲。

從,則生。

不從,則死。

沒有第三條路。

“逃不掉了。”

良久,劉晟接受現實,不再琢磨逃離巨虎嶺,而是想著如何在那場“大戲”裡,活下來——

【第三百二十一年,你屠遍巨虎嶺……】

【第三百二十五年,巨虎嶺來了一老和尚。

自此以後,你每天落日時分,向西捧缽誦經,得雨五毫,潤澤土地,積福削罪。】

【第三百二十六年,你在山中誦經一年,心戾難靜,五陰熾盛。

每日誦經,猶如萬刃加身,熱油烹肉,痛不欲生。

你以爪裂肉放血,終是強忍了下來。】

【第三百二十七年,你裂身放血,捧缽誦經,又是一年。】

【第三百五十七年,你蟄居巨虎嶺三十年,日日放血,夜夜誦經,心境漸平。

三十年間,巨虎嶺並無變化,只山中多一血池,熾如熔漿,血霧騰騰。

山下荒漠,得每日雨水潤澤,地力漸肥,草木橫生,鳥獸日增。】

【第三百八十七年,又過了三十年。

黃毛貂鼠未到,而你每日誦經已成習慣。

等日出日落,見雲捲雲舒,聽花開花謝,你心中戾氣漸平,初悟佛法,道行大進。

這一日,山下來了一群流民,見此地沃野千里,物產豐饒,便伐木作屋,累土成牆,定居下來。】

【第三百八十八年,山下流民規模漸大,每日開荒耕種,漸成部落。

他們發現每日有毫雨定時從山上落下,認為是山神保佑。

部落首領是一青年,率人上山求見,你懶得理會,沒有現身。

於是,他們在山腳為你建了一座山神廟。

焚香拜祭,自言來自東土,為避戰亂,一路顛沛,得此沃土,當年年祭拜,求風調雨順,平安喜樂。】

【第四百三十七年,五十年過去,山下部落繁衍兩代,聚攏流民,丁口過萬。

這日,老首領率人獻三牲大祭,言得菩薩託夢,欲效東土,開國建政,國名高昌,取地勢高敝,人數昌盛之意,立佛家為國教……

你冷眼旁觀,懶得理會。】

【第四百四十二年,高昌國初代國主薨。

你覺得有趣,將其收為倀鬼,一妖一鬼,聊天解悶,倒也有趣。

它說,當年東土戰亂,民不聊生,得菩薩託夢,知西域有沃野千里,故才背井離鄉,率眾而來。

菩薩?

你想到了那個動輒扔杖殺人的和尚。

他,在算計什麼?】

【第五百五十年,一百多年過去。

山下的高昌國,得你日日誦經之助,年年風調雨順。

城中佛教大昌,塔寺林立,香火燎天,好似淨土一般。

這一日,有僧騎馬而來,欲去西天求取真經,教化眾生。

國主大喜,辦七日七夜水陸法會,禮佛持咒,辨法說經,佈施眾生。

這東土和尚年紀輕輕,卻精通佛法,與國中高僧大德辯經,一一得勝,舉國敬仰。

法會後,國主欲留此僧長居,不允,乃辭。

臨行前,得知高昌舊事,他便獨自上了巨虎嶺,尋你論法。

你本不予理會,但捧缽誦經時,被其感知尋到。

你不言不語,冷漠以對。

怎知這和尚是個話癆,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從其幼年身世說起,事無鉅細,顛三倒四,不像得道高僧,倒似個愣頭和尚。

因見佛寺藏汙納垢,僧眾五毒俱全,勾結官匪,荼毒信眾,故欲西行求取真經,正本清源,教化眾生。

一路山精野怪猖狂,匪盜賊寇橫行,艱險重重,多得菩薩保佑,出手庇護,方得平安至此。

他本肉體凡胎,手無縛雞之力,心恐神懼,十分害怕,屢生放棄之念,但為取真經,重塑佛門,一直咬牙堅持。

你見其心如赤子,滿目熱忱,終是開口提醒,流沙河中有巨妖,法力無邊。

他坦言,西行路上處處皆險,幸有佛祖保佑,菩薩相護,一路順遂,此河中妖雖惡,當以佛法降之。

他贈褪色僧衣一件,乃其舊時所穿,遂辭西去。

你踞山眺望,見高昌國主率眾送行,一送再送,終至流沙河畔。

那和尚祭起一片菩提,飄葉渡河,行至半途,卻遇驚濤駭浪。

有妖出水,赤發藍面,聲如洪雷,凶神惡煞。

言其恭候多時,便一杖打殺那和尚,食肉飲血,掌吐妖焰,煉顱為珠,掛於胸前,復入水中。

一代高僧死於妖口。

生前深信之佛祖、菩薩、羅漢等,皆冷眼旁觀,未出手相護。

可嘆可笑。

倀鬼愕愣,問你菩薩為何不救?

你垂眸,默然不語。】

【第五百五十一年,國主目睹東土和尚慘死,心生動搖。

又見國中僧侶眾多,國力日衰,百姓只知菩薩,而不知國主,欲行滅佛之事。

事敗,被僧眾追擊,杖殺于山神廟前。

後改國為寺,勒令百姓皆入空門,男為僧,女為尼,嚴守教義,不事生產,不持金錢,不得淫色。

又大開國庫,盡取所需,日夜法會,佈施禮佛……】

【第五百五十三年,國庫虧耗一空。

大飢,求天不應,求佛不靈,乃相食,國滅。

倀鬼怒,發憤懣之言,說佛門道貌岸然,看似慈悲,實則歹毒狠辣,害國滅族,罪大惡極。

其言未盡,便有一點佛光落下,似火燒油,令其哀嚎七日七夜,方才魂飛魄散。

你漠然不語,只將那舊僧衣迭好,藏於廟中。

裂身放血,捧缽誦經,一日往昔,口唸——

阿彌……陀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