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的密封膠條被高溫和沙塵雙重摺磨,已經開裂了,“高野遞過一段斷裂的膠條,表面佈滿細密的劃痕,“這種橡膠在八月的戈壁白天發燙、夜裡發涼,不出三天就會老化。“
吳浩蹲下身,看著炮管俯仰機構的縫隙裡塞滿了沙塵,忽然想起生物實驗室培育的耐極端真菌。“讓趙博士送些真菌菌絲體過來,“他下令,“這種菌絲體在-30℃到80℃都能保持彈性,混合到密封膠裡,應該能抵抗戈壁的溫差和沙塵。“
兩天後,塗有真菌密封膠的感測器被重新安裝。當新一輪強對流天氣來臨時,吳浩站在指揮中心,看著螢幕上的炮管在狂風中靈活俯仰,感測器的誤差值始終控制在0.1度以內。周院士指著實時資料,眼中閃著光芒:“這才是真正的協同創新——用生物學解決工程學的難題,用戈壁的生命守護戈壁的武器。“
定型測試的最後一天,基地迎來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地表溫度飆升至58℃,光伏板的轉換效率反而下降了15%——超過75℃後,電池板的半導體材料會出現熱擊穿。吳浩站在智慧能源中心,看著大螢幕上的能量排程曲線:儲能系統正在滿負荷運轉,將前幾天儲存的電能平穩輸出,為電磁炮測試提供電力。
“天樞-III“的炮管在高溫下微微發燙,炮身的熱成像圖顯示區域性溫度達到72℃。林舟帶著團隊正在給炮管噴淋冷卻液,水霧在空氣中瞬間蒸發,在炮管周圍形成一道短暫的彩虹。“超導線圈的溫度保持在85K,“李默報告,“我們把冷卻系統的散熱片塗成了白色,反射率提高了40%,比黑色散熱片低了8℃。“
下午三點,測試正式開始。目標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動靶車,摹擬敵方裝甲叢集在沙漠中的機動。吳浩看著戰術螢幕,靶車正在沙丘間做蛇形機動,速度達到60公里/小時,車身揚起的沙塵在監控畫面上形成一道黃色尾跡。
“儲能系統充電至100%,“李默的聲音沉穩有力,“火控系統已鎖定目標,風沙干擾補償完成。“
隨著發射命令下達,電磁炮發出低沉的轟鳴。彈丸以7.2馬赫的速度衝出炮管,在高溫空氣中劃出一道扭曲的軌跡。十五秒後,靶區傳來劇烈的震動,監控畫面顯示彈丸精準命中靶車的發動機艙,裝甲板被撕裂成花瓣狀,沙塵和碎片在爆炸中騰空而起。
“命中!CEP0.5米!“林溪的歡呼聲在指揮中心迴盪,“高溫環境下,彈丸的空氣阻力比模擬計算的還小3%,反而提高了精度!“
吳浩鬆了口氣,靠在控制檯旁,汗水順著臉頰流下,滴在滿是沙塵的工作服上。窗外的光伏板在夕陽下泛著金色的光芒,板下的沙打旺隨風搖曳,遠處的靶場還冒著淡淡的煙塵。他想起三個月前剛來基地時,這裡的光伏陣列還只有現在的一半規模,電磁炮的射程也只能達到十公里。而現在,在八月戈壁的烈日和風沙中,他們終於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深夜的實驗室裡,紫外線燈將電樞樣品照得泛藍。林舟戴著放大鏡,用鑷子夾起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金屬片——那是今天測試後回收的電樞殘片,表面佈滿細密的劃痕。“吳總,您看這磨損紋路,“他將樣品放在電子顯微鏡下,螢幕上立刻浮現出溝壑縱橫的金屬表面,“八月的高溫讓金屬的硬度下降了5%,沙塵顆粒的切割作用更明顯了。“
李默遞過一份光譜分析報告,紙頁邊緣被手指捻得起毛。“我們試過十五種塗層,“他指著資料表格,“最後發現用戈壁石英砂提煉的二氧化矽塗層效果最好,在58℃高溫下仍能保持硬度,磨損率降低72%。“
窗外的風沙還在呼嘯,實驗室的燈光卻格外明亮。吳浩走到窗邊,看著光伏板陣列在夜色中泛著淡淡的藍光,板間的沙打旺在月光下勾勒出模糊的輪廓。他知道,這個八月只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們——九月的秋雨會帶來潮溼,十月的寒流會考驗低溫效能,而他們的武器,必須在這片極端的土地上,練就一身鋼筋鐵骨。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光伏板陣列時,吳浩和團隊已經站在了“天樞-III“的炮管旁。林舟正在安裝新的溫度感測器,李默在除錯儲能系統的引數,趙博士的團隊則在採集沙打旺的葉片樣本,準備提取更多耐極端的基因片段。
周院士拄著柺杖走過來,手裡拿著定型證書。“昨天的測試資料我看了,“他拍著吳浩的肩膀,“完全達到了列裝標準。這個八月,你們在戈壁上創造了奇蹟。“
吳浩接過證書,目光望向遠處的沙丘。八月的風還在吹,卻不再像來時那樣帶著絕望的呼嘯。現在的風裡,有光伏板的金屬氣息,有電磁炮的鋼鐵味道,還有沙打旺的草木清香——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成了西北研發基地獨有的氣息,成了中國國防科技在戈壁深處紮下的根。
他知道,沙海鑄劍的故事遠未結束。當九月的秋雨落下,當十月的寒霜降臨時,他們還會在這裡,用智慧和汗水,繼續打磨手中的劍,讓它在極端環境中愈發鋒利,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而那些在八月戈壁上留下的足跡,終將成為中國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道路上,最堅實的一步。
戈壁,風還在吹,卻不再像三年前那樣帶著絕望的呼嘯。現在的風裡,有光伏板的金屬氣息,有電磁炮的鋼鐵味道,還有沙打旺的青草香——這些味道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中國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的獨特氣息,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書寫著屬於新時代的“沙海鑄劍“傳奇。
第二天清晨,第一縷陽光掠過光伏板陣列時,吳浩已經站在了“天樞-III“的炮旁。他摸著炮身的散熱槽,那裡還殘留著昨夜的涼意,遠處的沙丘在晨光中泛著金色的光芒。林舟和李默也來了,他們手裡拿著新的測試方案,準備在今天測試“天樞-III“在高溫和沙塵雙重環境下的效能。
“吳總,我們準備好了!“林舟喊道,聲音在清晨的戈壁上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