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西北研發基地,正午的陽光像淬了火的烙鐵,把光伏板陣列烤得發燙。吳浩蹲在“天樞-III“電磁炮的炮管旁,指尖剛觸到鈦合金表面就猛地縮回——68℃的高溫足以燙紅面板。遠處的雅丹地貌在熱浪中扭曲成海市蜃樓,沙粒被風捲著打在防爆頭盔上,噼啪作響。
“吳總,超導儲能艙的溫度又破89K了!“對講機裡傳來李默急促的喘息聲,背景是冷卻系統過載的嗡鳴,“早上剛換的奈米防塵網,現在已經被沙塵堵得只剩三成流量!“
吳浩抓起工具包往儲能艙跑,戈壁地表的高溫透過勞保鞋鞋底往上竄,彷彿要把腳底板烤焦。沿途的沙打旺蔫頭耷腦地伏在光伏板下,只有根系深處還藏著清晨的潮氣——這是基地去年種下的固沙植物,如今已在板間織出稀疏的綠網,卻仍擋不住八月的漫天沙塵。
儲能艙內的景象讓人心沉:超導線圈的低溫罐表面凝結的白霜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化,冷卻液管道上裹著厚厚的沙塵,像裹了層灰褐色的鎧甲。林舟趴在管道下方,用微型吸塵器清理過濾器,防寒服領口沾著深灰色的超導材料碎屑,額角的汗珠滴在零下196℃的液氮管道上,瞬間化作白霧。
“第三次了,“他擰下堵死的過濾器,金屬網眼被沙塵塞得密不透風,“今年八月的沙塵暴比往年多三成,咱們的防塵網根本扛不住。上次在靶場測試,彈丸剛出膛就被風沙吹偏了2.3米。“
李默遞過紅外測溫儀,螢幕上的熱點區域正從89K緩慢升至90K——這是超導線圈的臨界溫度,再高就會失超。“剛才光伏陣列供電波動了0.5秒,“他的聲音帶著顫抖,“儲能系統為了穩壓,瞬間多釋放了8%的能量,線圈直接過熱。“
吳浩盯著測溫儀上跳動的數字,忽然想起上週在生物實驗室看到的耐極端菌株。“讓趙博士把嗜熱菌的彈性蛋白樣本送過來,“他對著對講機喊道,“先給過濾器塗一層蛋白塗層,這種材料在80℃高溫下還能保持粘性,說不定能粘住沙塵!“
午後的沙塵暴來得比預報早了半小時。吳浩站在半地下指揮中心,看著監控屏上的風速曲線陡然飆升至18米/秒,靶場方向的偽裝網被風撕成碎片,像斷線的風箏飄向沙丘。“天樞-III“的炮管在狂風中微微震顫,炮身的熱成像圖顯示,區域性溫度已突破70℃。
“儲能系統充電至95%,“李默的聲音透過電流雜音傳來,“新塗層效果顯著,過濾器流量恢復到85%。但靶場的光學瞄準儀被沙塵糊住了,現在只能靠雷達制導。“
吳浩抓起望遠鏡衝向觀察哨,鏡片剛對準靶場就被風沙蒙上一層灰。二十公里外的環形靶區在沙暴中若隱若現,混凝土靶標已被上半年的風沙打磨得稜角模糊。“用鐳射半主動制導,“他對著對講機下令,“讓'沙行者'機器人衝進靶場,在目標上貼鐳射反射器!“
三分鐘後,六臺“沙行者“機器人頂著風沙駛出掩體。這些在戈壁誕生的機械造物,履帶採用了沙漠蜥蜴足底的仿生結構,在流沙中行進如飛。監控畫面裡,它們的光電探頭不斷掃描四周,機械臂精準地將反射器貼在靶標側面,反射器表面的抗沙塗層在沙暴中閃著微弱的銀光。
“目標鎖定!“林溪的聲音帶著興奮,“鐳射反射訊號穩定,彈道計算完成!“
隨著發射指令下達,電磁炮發出沉悶的嗡鳴。沒有傳統火炮的巨響,只有空氣被撕裂的尖嘯——一枚鎢合金彈丸以7馬赫的速度衝出炮管,在沙暴中劃出一道扭曲的銀線。二十秒後,靶區傳來沉悶的震動,監控畫面顯示彈丸精準穿透了1.2米厚的裝甲混凝土靶,破口邊緣光滑如鏡,沙塵被衝擊波捲起,形成一個短暫的真空區。
“命中!CEP(圓機率誤差)0.8米!“林溪的聲音帶著哭腔,她指著螢幕上的彈著點分析,“反射器的抗沙塗層起作用了,鐳射訊號沒有被沙塵干擾!“
吳浩抹了把臉上的沙土,忽然覺得喉嚨幹得冒火。他想起基地食堂冰櫃裡的綠豆湯,那是炊事班特意為高溫作業準備的,冰鎮過的搪瓷缸子摸著能讓人打個寒顫。但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根據計劃,下午還要測試“天權“近程速射炮的抗沙效能,那六管轉膛炮的冷卻系統在八月高溫下一直不穩定。
傍晚的戈壁稍微涼快了些,地表溫度降至45℃。吳浩陪著周院士走過光伏板陣列,板下的沙打旺已恢復生機,新抽出的嫩芽在夕陽下泛著綠意。遠處的靶場還冒著淡淡的沙塵,“天權“速射炮的炮管正從掩體中緩緩伸出,炮口的制退器上沾著下午測試留下的彈痕。
“你們把電磁炮和新能源結合得很巧妙,“周院士指著移動供電車頂部的光伏薄膜,“用八月的強光給儲能系統充電,再供給電磁炮發射,這才是真正的戈壁智慧。“
供電車的側面印著“智慧微電網移動單元“的字樣,李默開啟車廂,裡面整齊排列著超導儲能模組,冷卻液管道在夕陽下閃著寒光。“這套系統現在每天能儲存480兆瓦時的能量,“他拍著模組外殼,“比六月份多了120兆瓦時,全靠這八月的大太陽。“
林舟蹲在車底,正在除錯新安裝的沙塵防護板。“我們模仿了沙漠甲蟲的背部結構,“他指著網格狀的金屬板,“這些凸起能讓沙塵自動滑落,下午測試時,供電車在沙暴中連續工作了四小時,沒有出現一次故障。“
突然,靶場方向傳來急促的警報聲。吳浩抓起對講機:“怎麼回事?“
“強對流天氣來襲,風速預計達到25米/秒!“靶場技術總監高野的聲音帶著緊張,“電磁炮的俯仰感測器被沙塵卡住,現在無法收回炮管!“
吳浩和周院士立刻驅車前往靶場。越野車在搓板路上顛簸,車窗外的沙塵越來越濃,能見度不足二十米。當他們衝進炮位掩體時,只見“天樞-III“的炮管僵直地指向天空,維修人員正用高壓氣泵清理感測器縫隙裡的沙塵,氣泵噴出的氣流捲起沙塵,在掩體裡形成小小的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