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太平道

第46章 把道統交給他?我不能信!(盟主“五十嵐雪月”加更)

落雪靜無聲,夜色如舊夢,天地若安眠。齊天廟中,篝火輕晃,拉出兩個搖曳的長影。兩名太平道人相對而坐,都頭戴黃巾,都有了霜雪的鬢角,有了蒼老的臉。

五十年的求道歲月,如同滄桑的河水,在兩人的臉上,沖刷出溝壑紋路。而未曾熄滅的天下理想,像是安靜燃燒的火,從胸口燃到眼中。只因為那一句話…

“立黃天,與百姓同道!…”

雪夜安靜又遼闊,就像兩個求道者心中的世界。大殿中寂靜無言,能聽見火聲輕響。

“黃天所鑑!我等七州傳道,‘外聯士族、內結宦官’,正是為了救這天下的黎民百姓。可‘與百姓同道’,說來容易,又如何去做?”

大殿中,張寶垂目不語,默然思索。太平道在天下傳播,“七州二十八郡”皆有信眾,早就不止三十六方,信徒也過兩百萬!

在這大漢的郡國地方,太平道能公開傳道活動,結社抗稅,賑濟流民災民。憑藉三位大醫名動天下的威望,他們能尋到刺史的庇護,還有一部分世家的支援。

在大漢朝堂上,太平道又有十常侍的遮掩。哪怕有太尉級別的人舉告,也被大宦們壓下奏摺,不讓靈帝看到。甚至,當馬元義發動前,就已經拉攏了皇帝身邊的大宦,冒死參與了政變!“聚三公、連九庶”,上連皇帝身邊,下到百萬黎民。這種起義造反的浩大聲勢,可謂是華夏曆史上的獨一份,是秦漢鬼神方術,與外交縱橫術的頂點!然而,這場無論宦官士族、豪強黔首都牽連參與的大起義,又隨著黨錮解除,伴隨著宦族立場的遊移,士族豪強們的反戈一擊,伴隨著三位精神領袖的身死,被飛快的鎮壓下來!

最終,第一次黃巾大起義,百萬黎民掙扎求活,化作的屍骨與血,只是徹底擊倒了漢室的統治人心,鋪平了州郡軍閥的割據野心。而後,漢室轟然倒下,步入殘酷的諸侯廝殺、漫長的三國亂世,直到短命不堪的兩晉世家門閥…

“兄長!翻遍史書,這與百姓同道,又從何處能見到?是成周末年?還是前秦末年?又或是前漢末年?…我思來想去,卻無一處相合!”

聽到張寶急切的問詢,大賢良師沉吟不語。站在這東漢末年,他們所能見到的前朝太少,能參考的造反經驗,也太少了。許久後,大賢良師才反問道。

“仲弟!若按我們之前的路走,哪怕推翻了漢室朝廷,這地方上還是世家大族們說了算,甚至會勢力更大!可這五年三次大疫、四次大災,這些世家大族的表現…又真的可堪信任嗎?”

“.哎!”

張寶無言以對,只能嘆息。當災疫到來,這些世家大族在地方閉門自守,安然宴飲,卻無人挺身而出,去組織救疫,拿出糧食去救災。

可當災疫過後,大族們卻又紛紛站出來,貪婪橫暴,大肆侵吞周圍土地、把村落變成家族莊園、收納活下來的丁壯為佃農。

若是還讓這些大族把持著地方,那哪怕朝廷被推倒了,黔首小民們,又真能改變什麼,真的過上什麼太平日子嗎?那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佃農,又何時有過世家主人的體恤?能比官府少收上那麼一點,就已經是還不盡的恩情了!“兄長,世家大族縱然貪鄙,但總是能維持地方的秩序。千百年來都是如此,若是不依仗他們,又如何去治理地方?”

“嗯,我原本也看不清,不知如何去做。但後來,我聽了那孩子說出的話,又見了他的所為,卻真的有了些想法!…”

說到“想法”,大賢良師張角捋著短髯,神情是從未有過的嚴肅。

“黃天不應虛聲!我等或許可以傳播太平道義,從黔首中選拔太平道人,再聚集童子從小培養!然後,用這些心懷太平的道人,取代世家為骨幹,治理地方州郡。而讓那些士族寒門、庶族吏員為羽毛…”

“什麼?!培養我太平道的道人,來取代世家為骨幹?這!這是挖世家大族的根,他們如何肯從?那些寒門吏員,又如何會心服?這種童子的培養,又要耗時多久?…”

張寶震聲色變。他是組織教團的實幹家,只是聽了這一句,就問出了三個關鍵問題。很顯然,這是徹底站到了世家大族的對立面,比宦族還要掘根,要和世家大族們不死不休的!而後,他看著張角冷肅如神像的面容,猛然一僵,一股寒氣從脊背升起。

“兄長!你是要?…”

“嗯!接下來,會是三年大旱。哪怕是為了活更多的黔首百姓,也不得不那麼去做!…”

火光明耀,張角微微低頭,眼睛沉入了陰影,聲音也低沉下來。

“那孩子曾問我,在一戶世家大族數百人,與數萬黔首百姓之間,太平道究竟要去選誰,去站在哪一邊?我當時沒有回答,也無法回答!…但後來,我想了許多,想著究竟誰是天下的根本,心中便有了答案…”

聽到這,張寶神色變幻,很快就想通了一切。他的聲音,也乾澀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