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太平道

第13章 “算命”一句 ,700斛糧食?

“可惜弟子所學不深,許多耿氏的詢問無法回答,只得推說下次再談。故而,弟子想向老師再次請益,後面也好給耿氏家主回覆…”“耿氏的詢問?嗯,耿氏也想問讖緯?…”

聽到這一番提問,張角沉吟片刻,若有所思。

如果說,大漢朝廷是一顆高聳入雲的神樹,籠罩著整個九州,那麼各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就是一顆顆或大或小的巨木,也在一州一郡一縣,投下自己的陰影範圍,畫出自己的根系領地。

大漢承襲秦制,一向法度森嚴。然而,這森嚴的法度,也要看是對誰。如果是對郡縣鄉中的小民,那這法度就如密不通風的羅網,就像柳弓所面對的那樣,幾乎無處可逃。但要是面對世家大族、地方豪強,進了他們的陰影範圍,火光可就照不進了。

往遠了說,之前被兩次黨錮的黨人名士,哪怕有不少被宦官把持的朝廷安上了重罪,要殺之而後快。但他們只要逃出洛陽,逃出司隸,只要往世家大族的地盤一躲,官府就基本抓不著了。洛陽朝廷的許多抓捕令,在州郡地方上根本執行不下去。

往近了說,大賢良師張角以“妖言惑眾”,兩次被告到洛陽朝廷,直到三年前靈帝大赦天下,才算消了罪。但哪怕大賢良師頭上頂著通緝,也依然能在冀州各郡傳道,遇到的官吏士族盡數恭敬行禮,並無任何人動手抓他。而後面江東的神仙方士于吉也是一樣,無人敢抓,直到逼得孫策自己動手,還得了個“暴虐橫死”的身後名。

大漢官府對各地的統治力,是要靠地方的世家大族來實現的。朝廷的命令世家大族們支援,就能一切順利,反之亦然。而這些世家大族們,都有著自己的利益,有著自己的想法。某些格外粗壯的“巨木”,甚至會想著更進一步,把“神樹”取而代之…

太平道在冀州的傳道,傳播的天命更替理論,矛頭直指靈帝和漢室。然而,太平道卻總能在冀州刺史部,得到明裡暗裡的庇護,還有黨人士族們有意的推波助瀾。這背後的東西,其實細思極恐。

“是的!老師,光武皇帝以‘讖緯’得了天下。這‘讖緯’就是天命!耿氏雖然不敢妄求‘天命’,但也想更多些瞭解。畢竟,耿氏祖上,好畤侯與隃糜侯,就是搭上了光武帝的天命,才能一門兩侯,甚至名列雲臺二十八將。若是天命有變,耿氏能提前看清,那自然是大有裨益!…”

偏殿之中,師徒之間,辛茂安也不再繞彎,坦誠的開了口。耿氏的這700斛糧食,可不是白借的。就像“算命”一樣,總得拿出對方想聽到的結果,才能讓人家滿意。

張角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無奈一笑,神色一肅,幽幽開口道。

“黃者土德,中者天下,中黃者,承天應命,代火而生。中黃是中央土色之位,代表黃德,居天地四方之中。”

“太乙者,為天帝之位,道經中稱‘太一生水’,是天地之始。”

“因此,中黃太乙天帝,便是主宰天地秩序的正神,也是楚地曾經的‘東皇太一’。”

“炎漢以火德而興,位在南方赤帝。而彗星墜落於南方,日食顯於太陽,災疫四起。這天象更替的天上,便是赤帝讓位於黃帝,青天讓位於黃天!而天上感應在人間,就是‘君失其德,天下無平,饑饉而災異生矣’…”

“啊!原來如此…這就是‘中黃太一的天命’?君失其德…果然!皇帝失德,天下將有大變!…”

聽到這一番契合時代的解釋,辛茂安渾身大震,就像聽到了最了不得的“天命”。他壓抑著內心的激動,看了看左右的師兄弟,不自覺的壓低了聲音。

“老師,請問這‘五德始終的更替’,又如何解釋?…”

“德有五行,行有生克。德成則運,運終則易。火盡其光,土繼其昌,是為天地大數之變也。”

張角神色肅穆,再次開口,講述著這個時代,士族們最為相信的“五德”。

“火者,烈氣也,燒而不守;土者,厚載也,養而能生。故土德繼火,既以兵起,又以德成。”

“漢室失德,天運乃終。天道迴圈,甲子便有德氣的變更。而聖人知天命,乘時而起,正其黃德,以綏兆民…”

“啊!聖人知天命,乘時而起?老師,那…那您可知下一次的天命,究竟應在何處,應在誰人身上?…”

辛茂安振奮激動,忍不住虛身向前,俯身傾耳聆聽。而張角捋了捋短髯,稍稍思忖,開口道。

“天命所應,在‘羽’。羽而生風,飛而昇天;受天之蔽,執中土之柄。在‘更’,火德之末,黃德之初,照耀天下,更始蒼生。”

“你就如此回覆,耿氏會滿意的!”

“黃天在上!天命在‘羽’,在‘更’?…‘羽飛生天,執中土之柄’,‘火中之更,更始蒼生’?”

辛茂安蹙起眉頭,陷入長久的思索,明顯對這天命所應,在意非常。其他弟子中,大師兄馬元義、二師兄唐周、四師兄潘靖之、五師兄謝初,都在凝神思索。倒是六師兄伍登撇了撇嘴,七師兄高道奴則一臉茫然。

至於張承負,他眨了眨眼睛,念頭流轉間,心中已經猜到了“耿氏滿意的答案”。

“羽飛生天,執中土之柄”,這應該說的是“冀州”的“冀”吧?而“火中之更”,雖然不知道怎麼解釋,但肯定和“耿”離不開關係!漢末的天命應在“冀州耿氏”身上?開什麼玩笑!“這樣一句‘讖緯’,就值700斛糧食?足夠數千災民吃上兩月?夠祠廟中師父和幾位師兄,飽飽的吃上幾年?”

想到這,張承負瞪大了眼睛。他抬起頭,看向師父張角,張角也看著他,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的笑意。而張承負摸了摸下巴,又低下頭,裝作沉思的模樣。他內心思緒萬千,先是發笑,再是可悲,最後盡數化作一聲嘆息。

“世家大族,坐擁萬畝,以700斛糧食,求一句‘讖緯’而不得!”

“黎民百姓,大災之年,求半升米活命而不得。終其一生,又何曾見過700斛糧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