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72章 趙朔工坊,改變世界的力量!

接下來,孫威又向趙朔獻上了白砂糖。

在這個時代,糖業已經是個比較成熟的產業了。趙赫在埃及,埃及人為了表示臣服,還獻上了兩千糖塊堆迭而成的小塔。

江南的製糖業,更是非常發達。以四川、福建和浙江為主要產地,生產著各種糖類製品,《糖霜譜》這種介紹如何製糖的專業書籍,都誕生了一百多年了。

至於透過貿易,向著扶桑、南洋諸國、真神教諸國進行輸出各種糖類製品更不用提。

甚至福州人有獨特的秘方,能製出“乾白砂糖”來。

只是他們的技術路線好像有問題,產量極低,價格極高,市面上很難看到。一部分成了皇家貢品,另外一部分,沒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人,即便有錢也買不著。

也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糖業如此發達,而且主要集中在南宋地區,趙朔征戰西方諸國獲得了海量的錢財也不缺錢,之前也就懶得傳授什麼“黃泥水淋脫色法”了。

直到全取宋國後,趙朔才向麾下的工坊傳授了“黃泥淋水脫色法”,讓工坊研究製造白糖的技術。

果然沒什麼技術含量,現在工坊就拿出了成品。

以後白糖工業,就是趙朔的一大財源了。

其實,仔細想想,白糖也不光是有食用方面的用途,軍事上也是可以使用的。

白糖加火藥等於大伊萬嘛。

趙朔又交代孫威,將火藥和白糖結合起來,看看如何達到最大威力,或者開發出什麼火器來。

之後,孫威又讓人拿來了幾匹布。

其中一匹布,是工坊裡的工匠們最近發明了一種叫“踏布”的工藝,也就是說將織好的棉布捲上木滾置於石板,透過足踏千斤凹形石左右滾動擠壓布料。

這種工藝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其一,能讓棉布更加緻密,降低洗了之後的縮水率。

其二,讓棉布的外表更加光滑柔順,更加有質感,摸起來也更加柔軟。

其三,減少了塵埃的吸附,更不容易髒。

另外幾匹布,有的是增加了新的顏色,有的是改進了工藝讓圖案更加精美。

趙朔從本性上講,其實對這些並不太感興趣,但是外表上絲毫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額外賞賜了立下功勞的工匠。

無他,服裝的美觀,雖然不能顯著提高國家的硬實力,但是對於軟實力的提升還是很有益的。

何謂華夏?

“有服裝之美曰華,有禮儀之盛曰夏”。

華美的服飾,本來就是天朝上國的標誌之一。

華夏服飾的發達,更是能增加蠻夷對華夏的向心力。

趙朔對這些不太感興趣,那是他個人的性情。但對於一個國家統治者來說,還是需要重視的。

之後的幾樣東西,就不適合在這裡看了,孫威帶著趙朔視察各個工坊。

工匠們剛剛製成了一臺最新式的紡紗機器,這臺機器透過一種叫“飛梭”的工具,極大提高紡紗效率。

不過,話說回來,這玩意兒需要效能極好的彈簧。

製造彈簧的材料成了大問題。

另外,各種機械結構,也消耗了趙朔工坊內能工巧匠們太多的精力。

以趙朔工坊的實力,這時候想要量產這種具有飛梭的紡紗機器是不可能的,只能算是個試驗品。

當然了,趙朔也不著急。

有總比沒有好嘛,材料上的問題只能一點點地試,這根本就不是著急的事情。

各種機械的製作,也需要新一代年輕人慢慢努力。

接下來,趙朔還視察了火炮工坊。

原始火炮的技術含量不高,其實工坊五年前就製出來了。但是,效果著實不盡人意,也就一直沒有量產

這次趙朔參觀火炮工坊,火炮的威力的確比之前有了些進步,但效果依舊非常一般。

趙朔覺得,這種火炮給八旗軍裝備上了,未必能增強八旗軍的戰力。再者,還有技術擴散的風險。

還是算了。

趙朔吩咐孫威,讓工坊內繼續提升火炮的威力,依舊不必量產。

然後,趙朔又視察了造幣工坊,想親眼看看一枚枚銀幣,是怎麼被水力機械壓制出來的。

“王上,此人就是造出齒輪金幣的最大功臣了。郭珣,造幣工坊主管。這臺水力機器能這麼快研製成功,郭珣真是居功至偉,另外,能製造出金屬螺桿來,郭珣也出力不小。”

孫威將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帶到了趙朔的面前,滿臉的讚賞之色。

“郭珣參見王上!”

郭珣趕緊上前,向趙朔大禮參拜。

趙朔對這種技術型人才當然是非常重視的,道:“免禮。郭珣,你這麼年輕,就立了這麼多功勞。今日見了你,我心中真是高興。不知你是哪裡人啊?”

“臣是河北邢州邢臺縣人。”郭珣似乎不善言辭,有些拘謹地答道。

孫威主動介紹道:“郭珣可是邢臺有名的才子。他的父親郭榮,就是當地有名的學者,不但精通五經,熟知天文、算學,而且擅長水利。郭珣家學淵源,學問不在其父之下。”

“三年前,郭珣來哈爾喀貴城遊歷,偶然間和我結識。我見他學問精深,竭力邀請他加入工坊。這些年,郭珣可是給工坊解決了不少難題。”

趙朔有些疑惑,道:“郭珣,你的學問那麼好,參加科舉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為什麼安心留在工坊裡呢?”

郭珣道:“臣是這麼想的。參加科舉,也只是為基層小吏。要想當大官,還得立下足夠的功勞。但是,臣天生喜歡做學問,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就算參加科舉,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王上這工坊,不但待遇好,而且是最適合做學問的地方。我留在這裡,才算不負此生。”

趙朔微微點頭,道:“也是。人各有志,華夏雖然想當官的居多,但是淡泊名利之人也有不少,郭珣你就算一個。對了,你家裡還有什麼人啊?可搬來了哈爾喀貴城?”

“臣的父親故土難離,還在邢臺,由二弟三弟盡孝。臣還有一妻一子,現在都在哈爾喀貴城居住。”

“哦,還有一個兒子。叫什麼?多大了?”

趙朔本來是隨便問問的,但是郭珣的回答,大大出乎了的預料之外。

“郭守敬,今年剛剛五歲了。”

嗯?郭守敬?

趙朔在準備修建埃及運河的時候,就考慮過郭守敬。但是,他的記憶相當模糊,不知郭守敬到底什麼時候出生的,只是大概估計年歲很小,現在應該是用不上的。

郭守敬的祖籍在哪,趙朔也忘了。

趙朔只是大概記得,郭守敬的學問,主要是爺爺傳授,家學淵源。後來,才拜了劉秉忠為師。

至於郭守敬的父親是誰,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好像從沒出現過一般,人們推測是是英年早逝了。

這郭珣就是歷史上那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郭守敬的父親?

很有可能啊!

郭珣的父親,和郭守敬的爺爺,都是一個大學者,這不就對上了嗎?

再仔細想想,郭守敬如此歷史大名鼎鼎的人物,為什麼他的父親連名字都沒留下?

恐怕,在歷史上,這郭珣不僅僅是英年早逝,而且是參與了什麼反抗蒙古的義軍,犯了朝廷的忌諱,才沒有留下名字。

趙朔改變了歷史,郭珣沒有死在亂軍之中,一身才華也沒浪費,加入了他的工坊。

趙朔高興道:“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加重賞賜製造金屬螺桿和製出鐘錶的人。孫威,你準備報上來的製出金屬螺桿的兩個功臣,有沒有郭珣?”

孫威道:“有!製出金屬螺桿,郭珣可排名第二。按照王上您的吩咐,應該掛七品銜,賜黃金五百兩,美女一人。”

趙朔道:“郭珣還有製出齒輪金幣的功勞,應該加重賞賜。這樣,讓他掛五品銜,賜他黃金千兩,美女兩人。”

“呃……”郭珣欲言又止。

孫威催促道:“還愣著什麼?趕緊謝王上恩典啊!”

趙朔卻不以為意,道:“郭珣,你到底想說什麼?”

咚!

郭珣給趙朔種種叩首,道:“不是臣不知好歹,實在是王上的賞賜太厚了。臣在工坊內的待遇本來就很好,您就算僅僅賞賜臣五百兩黃金,美女一人,臣都心滿意足之極。能不能……”

“怎樣?”

“人們都說,王上不但發明了許多新奇物事,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究天人,連北極的極光都早就知道。臣心中其實一直有個疑惑,我能不能用這些額外的賞賜,換王上解決臣一個疑惑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