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皇宮,垂拱殿內。
此殿為大宋皇帝的日常處理政務之所,長六丈、寬八丈四尺,華貴的楠木被雕成朱漆盤龍柱,高懸著八角琉璃宮燈,雕樑畫棟,華美異常。
如今這裡的主人,自然變成了趙朔。
“臣等參見王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史嵩之、鄭清之、喬行簡,齊齊跪在趙朔的面前,大禮參拜。到了現在,趙朔雖未稱帝,但群臣稱趙朔為“萬歲”,已經習以為常。
此時趙朔正坐在御案前,批改著一些奏章。
今天白天,趙朔入城之後,先在皇宮崇政殿,再次接受了群臣的參拜,然後宣佈賜宴,以賀華夏一統。
趙朔喝了三盞酒後就離席了。
畢竟,他坐在那裡,人人恭謹異常,不敢有絲毫造次,誰也吃不好喝不好。
他走了之後,隨軍而來的四個兒子,次子趙衍、三子趙弈、四子趙聿,五子趙玹,以及三十來個八旗軍千戶以上的官員,和近千名宋國降臣,就可以輕鬆許多。
趙朔的四個兒子可以順便考察考察,宋國有什麼人才,可以收為己用。
世界太大了,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建立大一統的國度,是完全不現實的,
趙朔總是要給兒子們進行封國的,現在可以著手準備。
另外,這也算一場團建了,給麾下那些北方官員和南方官員接觸的機會,讓雙方加深瞭解。江南剛剛納入趙朔的版圖,這些人以後少不了有合作的時候。
反正趙朔對軍權抓的很死,也不擔心掀起什麼風浪來。
趙朔吃罷了午飯,小憩了一會兒後,開始處理全國的軍政大事。又吃罷了晚飯之後,一邊繼續批改著奏章,一邊命人將大宋的三位宰相招來議事。
趙朔把手中的奏章放下,道:“免禮,坐吧。”
“是。”
這垂拱殿三人都來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還是第一次享受到就坐的權利,新朝新氣象,都有些新奇和激動。
趙朔道:“爾等在趙昀棄臨安而走之後,穩定地方,甚有功勞,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你們。至於在新朝到底任何職司,我想先聽聽你們本人的意見。”
“臣想去埃及!”
趙朔話音剛落,史嵩之就迫不及待的開口。大宋這三位宰相中,史嵩之最為年輕,今年才四十五歲,對建功立業也最為熱切。
“不要臉!”
鄭清之和喬行簡見狀,不由得心中暗罵。
誰不知道,埃及處於國家擴張的最前線,到了那裡既可以撫育萬民,讓埃及成為國家的前進基地。又可以為世子出謀劃策,建立軍功。
誰不想去埃及啊?
只是出於士大夫的矜持,喬行簡和鄭清之還在仔細措辭呢,史嵩之已經直白的開口,捷足先登了。
趙朔卻對史嵩之的表現非常滿意,史嵩之算是宋朝獨一檔的人才了,不但軍政皆能,而且樣樣都相當拿的出手去。
趙朔道:“很好!如今埃及百廢待興,正需重臣坐鎮。稍後會有旨意下,任命你為埃及安撫使。”
根據趙赫傳來的訊息,現在只是取了下埃及,攻佔了開羅。西征大軍正在攻打上埃及,趙赫還沒有佔領埃及全境。
不過,臨安距離埃及何止萬里?
趙朔估計,等史嵩之到了,也就差不多了。
“謝王上!”
史嵩之欣然領命。
“臣想去北天竺!”
鄭清之和喬行簡現在也顧不得矜持了,異口同聲地說道。
華夏人對天竺自然不算陌生,一向認為是僅次於華夏的富庶之地。
趙朔一統寰宇的願景昭然若揭,以後肯定是要對天竺用兵的。這裡是僅次於埃及的,最容易建功立業的地方了。
趙朔想了一下,道:“北天竺氣候溼熱,又路途遙遠,鄭清之年輕一些,就由你做這個北天竺安撫使吧。喬愛卿年紀大了,還是留在華夏為好。再說了,你們三個都算有功之臣,我把你們全部打發去西方,也顯得太薄待功臣了。”
“謝王上隆恩!”
鄭清之宰相風度,此時努力讓自己不要喜形於色,但嘴角還是微微翹起。
趙朔對鄭清之願意去北天竺,也非常滿意。
他對武仙一直不怎麼放心,讓鄭清之制衡一下也好。而且,鄭清之是知兵之人,不必擔心會文武不合,耽誤了大事。
趙朔又向喬行簡看來,道:“對於喬愛卿,我有三個安排,你可以選擇一下。”
“臣洗耳恭聽。”
“第一個安排,宋國已亡,也該蓋棺定論了。你學問精深,又做過宋國宰相,可以為宋國修史。”
作為降臣,喬行簡總不能指望品級不變,做趙朔的宰相。至少現在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須立下足夠的功勞。
但按照華夏的政治傳統來說,為前朝修史,已經算是開國宰相的工作之一。
如果是普通的改朝換代,喬行簡肯定會迫不及待地答應。
不過,這不是趙朔有統一寰宇之志嗎?
喬行簡想立下實實在在的功勞,就有些看不上這為前朝修史的活計了。
他問道:“敢問王上,這第二個選擇,又是什麼呢?”
趙朔道:“你為本王集天下之英才,修訂一部正式的律法。”
趙朔的律法,是由金國的律法,成吉思汗的大扎撒以及趙朔的各種政令組成,並沒有一部成文的正式律法。
如今華夏一統,制定正式律法也提上了日程。
修前朝史書,為新朝制定律法,都是百分百能上史書的。但制定新朝律法,可比為前朝修史書,對後世的影響大多了、
喬行簡眼前一亮,就想馬上答應下來。
但最終,他還是按捺住瞭如此強烈的衝動。
第二個選擇遠比第一個選擇好,那第三個選擇呢?
喬行簡道:“不是臣貪心不足,實在是王上之恩太過深重。臣還想聽聽第三個選擇。”
趙朔道:“第三個選擇也簡單”我任命你為禮部侍郎兼宗教裁判司司正,總領天下所有宗教。”
頓了頓,趙朔略微解釋道:“你知道,在我華夏故土之外的廣大區域之中,大部分人信仰宗教。有信真神教的,有信羅馬教的,有信仰佛教的,還有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
“除了佛教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信仰本門宗教之人,最受神靈寵愛,當世第一。但是,按照我定下的規矩,民分四等,漢人和蒙古人第一。如今,我麾下虎賁眾多,殺戮無數,使他們暫時屈服,但這並不是長遠之計。”
“喬行簡你學問精深,又曾為大宋宰相頗有治政之能,要想辦法創立一種學說,證明民分四等漢人和蒙古人第一,是上天的安排,非常合理。然後,讓我治下所有宗教,必須以此學說為第一要義。”
喬行簡道:“信仰轉變,千難萬難,說不得到時候,臣要行霹靂手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