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州行宮中。
“啟稟王上,如今江西的均田諸事,已經完成。江西降官有七成的人願意舉家遷往西方。另外三成,或者年紀老邁,或者文弱不堪長途跋涉,願意歸於故里,為大王安善子民。這是名單,請王上御覽!”
這是陳韡第二次覲見趙朔了。
當初他改旗易幟後,曾經率江西十七名主要文武官員,覲見過趙朔。
趙朔給他們都封了官,並且派漢軍正藍旗三個萬戶隨他們入江西,進行均田諸事。
如今,江西大體消化完畢,趙朔又正好駐在九江,直接招陳韡來九江述職。
“很好。”
趙朔接過那份名單幾眼,放在御案上,道:“江西是大省,我僅派了三個萬戶過去,你就能在兩個月內完成均田,真是足見才幹了。”
陳韡趕緊躬身道:“主要是王上威名所致,地方官員配合,臣才能幸不辱命。”
“坐,不需那麼拘謹。”
在宋朝,自從趙匡胤“撤椅”之事之後,宰相就沒有漢唐時在皇帝面前“坐而論道”的權力了。
但趙朔沒有那麼多規矩,除了見面時的叩拜之外,還是允許重臣坐著回話的。
他從几案上拿起一封書信來,道:“這次招你來江州,除了讓你述職之外,還是有件事情想問問你。你先看看這封信,是世子寫給我的。”
“是。”
陳韡接過那封信,仔細看了一遍後面色微變,再次站起來跪倒在地,道:“臣斗膽妄言,此事萬萬不可啊!”
趙朔道:“有何不可?”
“世子意欲以不惜埃及敘利亞百萬性命,修建運河,連線地中海和紅海,臣以為萬萬不可。秦始皇一統天下,修阿房宮,修萬里長城,天下皆反。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的前車之鑑,更是殷鑑不遠。王上,不可不慎啊!”
趙朔卻微微搖頭,道:“本王卻不這麼認為。陳韡你想,如果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以華夏百姓為根基,南抓百越人,北俘匈奴人修他的萬里長城和阿房宮,六國子民會不會反?隋煬帝在華夏元氣充足時徵高麗,以高麗百萬百姓修京杭大運河,百姓又會不會反呢”
“這……”
陳韡還真被問住了。
是啊,秦人能夠崛起,是因為特有的軍功爵制。但掃平六國如此大功,將士們得分出多少土地田宅?得讓多少華夏子民為奴隸,才能滿足將士們的胃口?
秦始皇還真下不了狠手。
沒辦法,秦始皇只能賴賬,把五十萬精兵猛將調離中原,打發去開拓嶺南了。
對華夏百姓懷柔沒關係,但你別讓這些精兵去種地啊!
更別在六國百姓人心未附的情況下,大規模徵發百姓建龐大的工程啊!
到了秦二世的時候,天下皆反,五十萬精兵也對秦國沒了效忠之心,秦國不亡簡直沒天理。
那換個思路呢?
如果秦始皇不用這些精兵猛去開拓嶺南,只是讓他們征服嶺南,去征服匈奴呢?
以百越和匈奴人的資財,滿足這些驕兵悍將的胃口。讓這些擄掠的奴隸,去修建長城和什麼阿房宮,又有什麼問題?
還有隋煬帝,先把高句麗征服了,再用高麗奴隸修京杭大運河多好!
百姓們吃飽了撐的造反?
有著滅高麗的武功,那些世家大族又能翻過天來?
想著想著,陳韡腦袋中彷彿一道閃電劃過,豁然開朗。
他再次叩首,道:“臣方才出言無狀,實在是愚鈍之極,未能明白王上和世子的深意。現在我明白了,這天下的無數異族,實在是上天賜予我華夏的資糧。以異族的資財,養我華夏的虎狼之師。以異族之民力,建我國華夏之基業,才是華夏永興之道!”
趙朔點頭道“你能這樣想,非常好。以後,要多將這番道理對外言講,讓他們明白,本王願與漢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將寰宇握在手中。能跟上我的步伐的,能力強的未必不能封侯拜相。就是能力弱的,也可得個富裕安康。”
“臣遵旨。”
趙朔繼續道:“我剛才讓你看那封信的目的,其實是向讓你幫我推薦個人選。你覺得,誰能主持這條運河的修建工程呢?”
“呃……”
陳韡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如此大的工程,堪稱亙古未有。要說誰肯定能建好新運河,微臣還真想不出來。不過,臣可推薦一個人選,供王上斟酌。”
“你說。”
“此人名叫胡榘,是宋國名臣胡銓之孫,如今官居宋國的工部尚書之職。”
“九年前,胡榘為慶元知府時,曾經主持重修東錢湖。當時,東錢湖內葑草為患,淤塞達二萬餘畝,蓄水銳減,民不敷用。胡榘向宋國朝廷請錢十二萬貫,動用當地軍民百姓清淤。自修成之日至現在,東錢湖再未見葑草之患。”
東錢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比杭州的西湖還要大三倍。
胡榘能將此湖治理好,也真是足見能力了。
但很顯然,清理東錢湖的工程,比起修建蘇伊士運河要差遠了。
到底該派誰去呢?
郭守敬現在也不知出生沒有?
郭守敬的老師劉秉忠,現在也應該不到二十歲,而且趙朔也不知道此人現在在哪裡。
不過,也不著急,趙赫得全取了埃及,才會開修蘇伊士運河。而且,十九世紀開鑿蘇伊士運河,都要花上十年時間,死上十二萬人了,更何況是這個時代?
如此浩大的工程,指望短時間建成是完全不現實的。
趙朔決定再問問其他人,看看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實在不行,就先把胡榘派去埃及,進行一些準備工程。
當然了,胡榘現在還在臨安當他的工部尚書呢,趙朔得先把宋國滅了再說。
陳韡告退之後,趙朔命人將宋國求和的使者賈似道找來。
江西、四川、兩淮、湖南全部落入趙朔之手,宋國朝廷無計可施,當然有了求和之意。
他們甚至選了一個身份特別的使者——賈似道,賈美人的兄弟。
賈美人在四年前被宋人送給趙朔了。雖然宋國不知賈美人是否得趙朔寵愛,但有這層關係,總比沒有好吧?
趙朔的大軍很多被派去接收地方,實行均田,整編新的八旗了。
趙朔也不著急滅宋,先諒了賈似道幾天,直到今天才召見。
“賈似道參見王上!”
賈似道今年才二十歲,眉目間有些他姐姐的影子,英俊的面龐帶著股陰柔之氣,恭恭敬敬地跪倒在趙朔面前。
對於賈似道,趙朔還沒想好怎麼安排。
在歷史記載中,賈似道的名聲不怎麼好,害死了不知多少大宋忠臣猛將。
不過,既然此人能權傾朝野,即便有賈美人的因素,也肯定相當不簡單了。
他也沒讓賈似道站起來,直接問道:“說說吧,宋國朝廷派你來,到底是什麼條件?”
賈似道是聰明人,直接稟報道:“不敢欺瞞王上,宋國表面上的條件,是獻浙江和福建給王上,只求保留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但如果王上不允,趙昀願意舉國而降。只是要王上下一道公告天下的旨意,保證趙昀和大宋皇室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這個保證,我給不了。”
趙朔毫不猶豫地搖頭道:“宋國立國近三百年,太多皇帝對不起武人了。”
“宋仁宗趙禎對不住狄青,宋高宗趙構冤殺了嶽武穆。辛棄疾的《美芹十獻》是何等的真知灼見?宋孝宗趙昚棄之不用。而如今的宋國皇帝趙昀,更害死了孟珙的母親。”
“我若是赦了趙昀,如何對孟珙交代?與宋國這些昏君,又有何區別?”
“你回去告訴宋國朝廷吧,他們願意投降,當然可以。但是,我要為被宋國辜負的武人們,出口胸中惡氣。”
“皇帝又如何?其他人皆可赦,唯獨趙昀不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