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江西潯陽,江州。
江州也就是後世的九江,此地位於長江和鄱陽湖的交匯之處,水運便利,商貿發達。
自宋以來,華夏加大了南方的開發,此城越發興旺,成為江南數得著的繁華所在之一。
如今,陳韡攜整個江西改旗易幟,江州成了趙朔的駐蹕之地。
趙朔這些日子,一直沒有繼續向臨安進軍,也是因為陳韡的改旗易幟。
無他,陳韡既然是個難得的人才,趙朔當然要給予重用。
趙朔改大宋的江南西路為江西行省,陳韡仍任江西安撫使之職。
非但如此,江西行省全省而降,該怎麼處置當地的地方官呢?
趙朔仔細考慮了一番後,定下了章程。
凡是在追隨陳韡投降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官員,一律仍然在江西任職,職司不變,只是需要按照趙朔的制度換個官名。
其餘官員,只要積極配合均田並且沒有百姓控訴之血債者,有兩個選擇。
其一,從此為安善良民,與普通百姓等同。
其二,繼續保留官員的身份,但需要舉家移民西方,按才錄用。
如果從惡意方面考慮,那就是想當官可以,但必須全家流放異域。但是,如果從善意的方面考慮呢?
隨著趙朔西征的各種訊息傳來,華夏人的眼界已經放開了。
西方也有富庶的土地,也有自己的文明,也有大量的人口!
去那裡當官,有什麼不好的嗎?
而且,經過蒙古軍的殘破,西方百廢待興,正是最容易立功的地方!
就是從文人士大夫的角度來看,傳播華夏文化於異域,將一片征服過來的生地,變為華夏熟土,也是文人的終極夢想之一。
以前這不是大宋太弱,士大夫們只能窩裡鬥嗎?
現在,做正經事的時候來了!
武人用刀劍為華夏開疆拓土,文人用筆墨將新生之土變為華夏熟地!
對於趙朔來講,這也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
其一,這些人舉家遷往西方,為西方注入了大量的華夏人口。
其二,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都識文斷字,在這個時代屬於極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了。
趙朔一直想禁絕所有異族的語言和文字,只留下漢語、蒙古語和漢字、蒙古字。漢語還好說,漢字還真沒那麼多推廣的人。就算異族的英傑想學,也沒人教授啊!
這些士大夫家族的到來,對於趙朔推廣華夏文字非常有益。
其三,也是最關鍵的。
宋朝計程車大夫和明朝計程車大夫,還是有些不同的、
明朝計程車大夫,貪汙腐化,自私自利,讓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就是純純的廢物。
大宋計程車大夫雖然有種種缺點吧,但是,行政能力沒有退化,最擅長的就是聚斂之能。
南宋雖然富庶,但這些官僚能以華夏的半壁江山,為宋朝每年榨取過億貫的財政收入,簡直讓趙朔歎為觀止。
還有,宋朝行“強幹弱枝之策”,精銳部隊都在京師以及邊境。宋國民變雖多,但大部分民變能被宋國的地方官限制在一省的範圍內,也真是頗有鎮壓之能了。
另外,這些人對信仰任何宗教之人,都毫不手軟。
在北宋時朝,和尚道士還有種種特權。
但到了南宋,和尚道士們雖然能免人頭稅,但仍然要交交田賦和助役錢(交錢免徭役)。到了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官員們甚至要和尚道士交“清閒錢”,連人頭稅都換種名目收回來了。至於什麼“和買”“和糶”等其他搜刮和尚道士的手段,也層出不窮。
他們就像是一臺臺無情的稅收機器,從南宋的所有百姓身上,榨取了如山似海的財富。
當然了,如此海量的財富收上來之後,又會被大宋的冗兵冗官冗軍,乃至於士大夫們的中飽私囊,完全消耗掉了,根本就沒用對地方。當真是“取之盡錙銖必,用之如泥沙。”
趙朔決定,把在西方對他們進行限制使用。
從原則上講,他們只能管收錢的事兒,不能管花錢的事兒。只許管理異族,不能管理華夏人。
讓他們把這番聚斂和鎮壓之能,用在異族的身上吧!
既能減少異族的人口,又能為趙朔的開疆拓土積攢大量的軍資,何樂而不為?
如果他們能將這些異族,管理成一群尚文輕武的沉默羔羊就更好了。
不管怎麼說吧,趙朔對江西降官的政令一出,產生了極好的效果。
對於大多數士大夫來說,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當官,當哪裡的官,給誰當官,完全是無所謂的。
再說了,人家趙朔手底下的進士們,也有很多是去西方做官啊!不算委屈他們!
那些有追求計程車大夫,更是想在異域建立自己的功業。
趙朔大軍開進江西,在這些地方官員的配合下,均田之事進行的非常順利。
此事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帶動了其他地區的歸降。
本來,對於餘玠和趙範、趙葵等人來說,直接背叛大宋,真有些抹不開面子。
而且,大宋一直行“大小相制”之策,他們擁兵自重也就罷了。如果投降趙朔,內部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不過,江西易幟的訊息一出,餘玠和趙範就有些坐不住了。
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按兵不動,那是表明了對趙朔的善意。但是,如今陳韡直接投了趙朔了,不就把他們對趙朔的善意比下去了嗎?
陳韡現在受封江西安撫使,他們待趙朔破了臨安之後再投降,又能得什麼職司?
恐怕來日的位置,會在陳韡之下!
早投晚投都是投,這是何苦來哉?
還有,他們手下的官員,特別是文官也坐不住了。
這些士大夫當然對趙朔要分他們的田地,非常不滿。但是,這不是人家趙朔的刀子快,而他們又豁不出命去嗎?
既然攔不住趙朔分他們的田地,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求日後的良好待遇了。
主動歸降之立功者,原職留任!
一時間,不知多少有頭有臉的文官親自去帥府,勸說趙範歸降趙朔。
武官也蠢蠢欲動,開始串聯,聯名上書。
當趙範破獲了一樁“謀反”之案,有幾個軍官聯合起來,準備殺了他投降趙朔後,就再也坐不住了。
對於這幾個軍官來說,既然投降趙朔是人心所向,他們殺了趙範後,振臂一呼,萬眾響應,這榮華富貴不就來了嗎?
對於趙範來講,早投降幾天晚投降幾天,已經不僅僅關係到自己的前途了,還關係著自己的身家性命!
相對而言,名聲算什麼啊!
於是乎,趙範和兄弟趙葵,以及兩淮主要文武官員商議以後,一邊主動易幟,一邊向趙朔派出使者,請求趙朔派出大軍進入兩淮地區,收編兩淮的宋軍,在兩淮地區進行均田。
兩淮易幟的訊息傳到四川的第三天,餘玠也攜四川文武官員,宣佈四川易幟!
然後,湖南安撫使李埴,也不再率軍裝模作樣的搜剿王文的叛軍了,直接易幟!
至此,整個江南地區,湖南、湖北、江蘇、安徽、四川、江西,已經全為趙朔所有。
南宋朝廷,只剩下了大半個浙江,福建,廣西和廣東而已。
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趙朔要不斷調兵遣將去易幟的地區建立統治,也就暫時沒顧得上南宋小朝廷了。
他現在駐在江州,主持著全國大局。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