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
京城的街道依舊冷清,路人行色匆匆,即使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也只是用眼神隔空交流一下,然後火速離開。
史書曾經記載了一個發生在西周的小故事: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從身份來看,旗人和國人這兩個群體高度相似,都是居住在都城的國族。
大清國的旗人打死也想不到,自己居然完美體會到了周朝國人當時的心情!
歷史悠久就是這樣~
……
“駕~”
兩名騎士穿街入巷。
其中一人翻身下馬,拎著漿糊桶和告示去刷牆。
另一人騎在馬上,警惕的注視四周。
過年期間,第九旗的叛亂分子使用極其卑劣的手段刺殺了訓導處年輕的緹騎海林,此事在步軍統領衙門內部已經廣而告之。
不知不覺,所有人的心態都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所謂的第九旗好像不是瞎編的,真的存在。
衚衕口的牆上,多了幾張白紙黑字的標語。
“警惕,匪諜就在我們身邊。”
“五人同行,必有匪諜。”
“揪出第九旗,捍衛我八旗。”
貼的正歡。
突然,衚衕深處噼裡啪啦。
驟然響起的鞭炮聲嚇的倆人一激靈,他們很快找到了始作俑者,又是一個鼻涕娃。
“誰讓你放炮的?”
鼻涕娃嚇哭了。
他的爺爺連忙從院子裡跑了出來,先打千,後陪笑臉。
“旗丁哈布林,參見大人。”
“鑲藍旗的?”
“是。”
“家裡幾口人?”
“只剩下五口了。”
倆名騎士望著在院子裡默然站立的一老婦一青婦,還有倆娃娃。
“他爹呢?”
“去年戰死在湖南長沙了。”
倆名騎士的態度瞬間不一樣了。
“老人家,我們去年也曾在定遠大將軍麾下打仗。那個,你家的撫卹銀都拿到了嗎?”
“朝廷厚恩,一分不少。”
老旗丁的臉上寫滿了滄桑。
“兩位,進來喝碗水吧?”
……
倆名騎士坐在院子裡喝水之際,低聲提醒:
“哈布林,你家以後不要再放炮了,容易被人利用。”
“嗻。”
“莫要五人同行,容易被人利用。”
“嗻。”
“臘月裡和年禮一起發下來的門神畫像速速貼上,此物可保你一家平安。”
“有什麼講究嗎?”
“提督大人說了,有門神為順民。無門神為刁民。貼了門神,步軍統領衙門輕易不會上門。老爺子,我們還有公務在身,告辭。”
“慢走啊。”
剛走到門口。
其中一人又問道。
“這娃多大?”
“7歲。”
“不對吧,我瞧著有10歲。”
見老旗丁不理解,他又補充道:“提督大人有令,凡在他麾下戰死之兵丁,家中若有11歲以上子孫,皆可編入養育兵序列。”
“奴才全家謝大將軍。”
老旗丁哈布林激動的雙膝跪地,熱淚盈眶。
咱老旗人一輩子的指望就是披甲上陣,立軍功,拿銀子,生兒子。
大將軍的心還是好的。
當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