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邊的濡須、西南邊的皖城,這兩處如何選擇?諸卿可以議一議了。”曹真說道:“如今有十六萬眾,皖城和濡須自然是都可以打的。若是吳兵主力在皖口附近的江北地域集結,我大魏軍隊陸戰佔優,那麼臣認為應該著重去打皖城。”
曹睿抬頭看了一眼站立著的曹休,曹休隨即表態:“臣也是這個意思。”
看來曹真率中軍到達壽春之後,曹休曹真二人已經統一意見了。
曹睿又看向了司馬懿:“司空有何言語?”
司馬懿沉默了一會。眾人的目光都匯聚於司馬懿身上之後,司馬懿半晌過後才開口:“陛下,周魴確定是詐降嗎?”
曹睿語氣篤定的說道:“周魴是詐降無疑!賈逵和大將軍都確認過了。”
司馬懿隨即回道:“孫權使周魴詐降,是為了讓周魴排程大魏的兵力,從而吳兵可以以逸待勞。”
“但如今陛下既然已經明確周魴詐降,攻守之勢可以逆轉,如今可以輪到陛下排程孫權了。”
曹睿問道:“司空此話怎講?朕又如何排程孫權呢?”
司馬懿緩緩說道:“孫權排程我軍,與我軍排程孫權,其實只在攻守的形勢上罷了。”
“若按照周魴此人的計劃,乃是由大司馬南下進攻,吳兵來守。而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周魴詐降,就變成孫權來攻,我們來守了。”
曹睿面容嚴肅的問道:“孫權攻哪裡?”
司馬懿回答道:“皖城。”
曹睿又問:“若我軍在皖城與敵接戰之後退卻,是不是就可以排程孫權了?”
司馬懿拱手:“正是如此。”
曹睿又問:“最遠可以將孫權排程到哪裡?”
司馬懿說道:“皖城並非戰略要地,孫權來攻應該也只為了殺傷我軍。如果為了追求戰果,最遠可以將吳兵排程到夾石、無強口一帶。”
曹睿點了點頭,看向曹休:“大司馬,皖城附近卿來過數次。從夾石到皖城、皖城到皖口、皖口到濡須,各自都有多少路程?”
既然曹睿已經問到這裡了,曹休也不是愚笨之輩,隨即拱手說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若從夾石、無強口一帶出發,西南到皖城、順皖水到皖口、再由皖口入江到濡須,總的路程約有個七百里。”
“但是若從夾石、無強口一帶,直接向東北行進至濡須,路程只有不到兩百里。”
“司空,卿是這個意思嗎?”曹休看向司馬懿。
司馬懿點頭稱是:“正是此意。孫子有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大魏歷來對濡須用兵,往往都是日久攻擊不下,孫權率兵從沿江各處匯聚至濡須來援,所以往往失敗。”
“如今,大魏以十六萬的兵力南下,即便是東西兩線作戰,兵力仍可存有餘地。必然可以將孫權可用之兵牽制到皖城附近,甚至牽制到夾石、無強口一帶。”
“如此再攻濡須,大魏的路程不過兩百里,而吳兵回援則要七百里遠,疲於奔命,勝算就大很多了。”
見正是司馬懿在講話,蔣濟在後面插話道:“司空,吳兵在皖城的兵力還未確定,如何就能確定能將吳兵都牽制在此?”
曹睿是沒有預料到蔣濟此時會發言的,實際上從洛陽到壽春的一路之上,蔣濟大多時候都是隻聽不說。蔣濟此時說話,顯然存了幾分借話來捧司馬懿的意思。
曹睿看了蔣濟一眼,沒有作聲。劉曄敏銳的捕捉到了皇帝的眼色,隨即發言說道:“還能如何確定?自然是打到吳兵聚集在皖城。”
曹休無意理會幾人之間的些許心思,隨即說道:“七百里和二百里,這樣的距離足夠阻隔吳兵了,至少可以遲滯十日以上。”
司馬懿也點了點頭:“因此,若我軍從壽春南下,到無強口一帶屯駐。不僅可以阻隔東西兩側的吳軍,而且向西也好、向東也好,都可以方便進攻。”
曹睿點了點頭:“朕一路上與司空及幾位侍中共論此事,朕也以為無強口此地甚佳。”
“大司馬,大將軍,你們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