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不是曹睿

第822章 遙祭曹操

沔口左岸臨時所設的祭臺前,近萬武衛軍士卒在卻月城和沔口之間列陣以待,隨駕群臣、諸將各著甲冑,恭敬立於祭臺之下。

江風陣陣,旗聲獵獵,沔口之處早已沒了昨日搏死拼殺的血氣。

曹睿身著金甲,昂然站在祭臺的最上層,朝著大江的方向望去。日光從東側照至金甲之上,耀目奪眼,宛若太陽一般讓人不敢直視。

大將軍曹真見時辰已到,朝著司禮官王肅點頭示意。王肅當即命人吹響號角、擊奏金鼓,待聲音停歇,立於祭臺二層的樓船將軍曹植手持玉笏,朗聲誦道:

“維太和九年三月廿一日,歲次甲寅,皇帝睿敬遣樓船將軍曹植,於沔口設祭昭告於大魏武皇帝曰:”

“當漢室失馭,天下紛紜,維帝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亂,垂統保民,神功聖德,垂法至今。文帝相承,繼業建極,作領民主,福澤萬邦。朕欽承祖訓,嗣守魏室,聚眾戡亂,克定荊、揚,虜獲孫權,威加海內。”

“第以血禮未終,弗克躬祀,敬遣功臣,恭陳賊酋元兇孫權之首級為犧牲,於沔口設祭。聖靈不昧,其鑑納焉!尚饗!”

隨著‘尚饗’二字念罷,曹植當即轉身向後、朝著上層皇帝和武帝牌位的方向叩拜。曹睿也將旁邊木案上寫好的表文投入鼎中焚化,紙菸緩緩向上消散。

與此同時,行刑官武衛軍偏將典滿奉令而行,當即在臺下眾將面前奮力持刀斬下孫權首級,將其放於漆制木盤之上,由大將軍曹真端著這一木盤,一步一步登上了江畔臨時建起的三層高臺。

走到皇帝一步遠的地方,曹真雙膝依次跪地,將手中木盤向前託舉。

曹睿只是略略看了眼孫權的容貌,而後點頭,將木盤接過放於曹操牌位之前。曹真差事已罷,當即小心走下。

在臺下眾人的視角里,皇帝朝著武帝俯身叩拜行禮後緩緩站起,口中似在說著些什麼。只不過距離有十幾步遠,不知皇帝是在對武帝說話,還是在對孫權的首級說話,或者同時在和二人交待些什麼……

不論說些什麼,總歸是皇帝自己的事情。夏口、或者說更名後的武漢已被大魏取下,孫權已經授首,大魏此番伐吳的計劃已然成功了九成,餘下只剩小半個荊州和益州、交州二地未能攻克。

想來倒也快了。

此番祭禮除了官員和將軍們,只有武衛軍的部眾參加。桓範所部昨日下午已經渡江進駐到夏口城中,接收城池,緊急搶修城防,以作防備。羽林右軍也被派到了沔口對岸的魯山城中防禦,時刻為戰事做著準備。

沔口以西的大江之上,水軍的百餘艘船隻列起陣勢、遮護江面。

畢竟凌晨時分剛剛擊退了一支吳軍船隊,吳軍和蜀軍還將有多少從上游而下尚不明確,嚴格來說,此時各軍皆保持著最高戒備,這是一次戰時的祭祀。

士卒們如此戒備,但對於今日祭臺下這些大魏重臣們,祭禮的意味更有不同,且每人心中各有思量。

一方面是即將功成,眾人數年來的苦心籌備終究沒有白費。另一方面則是大局已定,封賞即將到來,在朝廷做官雖說需要忠誠和信念,但又有何人可以拒絕朝廷來的酬賞呢?

臣子們表情肅穆,心底卻都在各自想著各自的事情,並沒有人注意到祭臺二層還在跪拜叩首的曹植,此刻已經淚流滿面。

對於曹植來說,爵位和賞賜是沒有意義的,他所求的一切都只是滿足自己十七歲時所作的《白馬篇》中,那句‘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的志向罷了。心中有萬分對於武帝和文帝的感懷,可最讓曹植感念的,並非父親和兄長,而是此刻站在不到十步的距離、在祭臺最上一層的皇帝曹睿本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