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一言請奏。”曹真咬了咬牙,似下了某些決心一般,拱手說道。
“準。”曹睿點頭。
曹真道:“陛下,臣子有臣子的本份,為國盡忠、征討不臣乃是臣等本職,非為爵位……”
“不要說了。”曹睿淡淡朝著曹真瞥了一眼:“此乃軍國大事,非某一臣子自身之事。大將軍不要說這般勸朕的話了,朕與你們君臣恩義多年,又豈能食言?”
曹真深吸了一口氣,低頭說道:“臣明白此事,就算陛下要封,十萬王師集結於江夏,吳軍尚有十餘萬蝟集在武昌、江陵等地,塵埃尚未落定,現在也絕非冊封之時!”
“朕知道,朕都知道。”曹睿輕嘆一聲:“但在場諸卿聽朕號令遠征至此,又將有大戰在前,朕又豈能不對你們叮囑一二呢?”
“朕今日只與你們承諾賞格,承諾封出三位王爵、十位公爵出去。昔日在壽春之時,朕與董公、與司空、與諸位閣臣、尚書、樞密都議論過徵吳應耗的時間,短則三月、長則一載,兩個月全定揚州,軍隊的進度實在快了一些。孫權驚惶如此,大魏軍力又幾未至損,想來後面的時間也不會太久。”
“至於誰能封王、誰能封公,就看武昌、江陵兩場戰事進展如何了。朕今晚即使在這裡給你們敬十杯、百杯,也不如‘賞罰分明’四字來得有效。”
“諸卿,且努力!”
眾人齊聲行禮相應。
酒宴之上,面色尚且各異,又何況人心呢?
三位王爵幾乎是為曹真等人設的,又有了主帥可封的言語,故而沒人去想,倒是次一等的公爵人數更多,更惹人浮想聯翩起來。
須知,對於當下這個時間點的所有臣子,封王、封公兩種封賞是沒多大差別的,反正都沒人達得到。漢時所有人的最高封賞都是侯爵,曹操封了魏公,就明確表明要在漢朝之外建立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魏公和魏王都能建國,又能有多大差別?
朝中臣子們原來對公爵沒有什麼期待,此下放了十個名額,恐怕要爭得頭破血流了。
旁人不論,就拿在場這十名臣子來說,內裡的心思都不盡相同。除了曹真七成篤定自己可以封王、只要不在武昌打崩就好,以及事不關己的雍丘王曹植,陸遜、裴潛、劉曄、黃權四人都覺得自己可以爭一爭公爵,曹泰、程喜、桓範等人都認為自己公爵不夠,但是鄉侯變縣侯應當無礙。而王肅則是絲毫不想爭爵位,他認為自己尚且壯年,有了爵位反倒礙著自己日後晉升實權職位……
封不封、怎麼封,說到底還是要看戰場上的結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