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張張印著險資機構資訊的名片遞向張揚,一側的何婧終於具象化地理解了,“資源會向上集中,錢會流向不缺錢的群體”這句話。
上大學的時候,王興邦教授數次提起這句話,很多學生只有大致概念,卻沒有清晰認知。
時至今日,何婧已然明白這句話的道理,以及教育的滯後性。
雖說此時的張揚還屬於“缺錢群體”,但阿里巴巴的注資背書,再加上財研網在財經網站領域的嶄露頭角,已經讓他掌握了比普通人更重的話語權,各路風險資本也會反覆斟酌他的想法。
假如你是一家風險機構的經理,有人提出要給珠穆朗瑪峰安裝登頂電梯,想獲得資金支援,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人傻逼吧?
可如果提出想法的人是馬芸、馬華騰,或者王健淋呢?
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和戰略眼光,哪怕覺得很不靠譜,大機率你會反覆評估事情的可行性,這就是身份地位帶來的差異化。
同時這也是為什麼,社會資源往往會向一處集中的原因。
此時的紅杉資本、軟銀賽富、深創投,以及擁有“泰山會”背景的君聯資本等,它們的風險經理正爭先恐後地與張揚交換名片,想要投資“懶人經濟”的種子輪。
不僅僅是險資,一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人都來到了張揚身前,彼此交換名片或號碼。
和資本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讓對方看見己方的價值,從而吸引資源的聚攏。
體現自身價值也不侷限於和資本打交道,而是成年人的世界,本質就是價值互換。
“我要在你身上獲得什麼,你要在我身上索取什麼”,這才是成年人的社交本質。
什麼都不圖?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哪怕是向下社交,找些酒肉朋友一起玩,都存在情緒價值和金錢價值的交換。
一張張名片被張揚揣進褲兜,沒有名片的也互換手機號碼,陸陸續續,十幾二十人過後,圍繞在張揚身邊的人群漸漸散去。
“張總回聊,有時間了,我一定去你公司拜訪。”
龔旭微笑說道。
他是龔家的嫡系子弟,歸屬於“土家族”型別的投資人。
華國地大物博,各市各縣都存在著相應的土家族,他們在別的地方可能能力有限,但在當地,資源往往集中在他們手中。
“回聊。”
張揚禮貌回應。
待人群散去,厲以寧、曹鳳岐兩位經濟學泰斗來到張揚面前,先後開口感嘆道。
“還真別說,剛才我們又評估了一下三主線的經濟發展模式,確實相輔相成,行得通。”
“怪不得趙彥峰和熊興懷經常提起你,張揚你的確有兩把刷子,宏觀經濟的造詣很深。”
百聞不如一見,起初他們還不以為然,覺得張揚再厲害,也只不過是位本科生,認為鮑星緯、趙彥峰和熊興懷是看中了對方潛力。
但隨著彼此接觸,厲以寧、曹鳳岐不得不承認,在宏觀經濟和華國經濟發展問題方面,張揚遠勝於他們帶的經濟學博士,甚至說,簡直就是皓月與星輝的差距。
話音剛落,上汽集團董事長鬍茂元目光看向張揚,邀約道:“快到飯點了,這家酒店的飯菜味道不錯的,張總,不如一起吃個飯吧?”
“對,香格里拉酒店還有粵菜廚師,絕對符合張總的口味。”楊德龍連忙附和一聲。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揚點頭道。
本來他也想和厲以寧、曹鳳岐這兩位經濟學泰斗吃頓飯,積攢自己的圈子人脈。
現在有胡茂元組局,那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見張揚應答,厲以寧哈哈一笑道:“待會我們繼續聊經濟。”
曹鳳岐同樣面露笑容,開口道:“我們得深入探討一下,三線經濟主線的內外作用。”
“幾位這邊請。”
胡茂元做了個請的手勢。
別看他是上汽集團的董事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在厲以寧、曹鳳岐這兩位經濟泰斗面前,他只能淪落成“陪酒仔”。
這是因為厲以寧和曹鳳岐都有國家金融智囊團的背景,而且還是華國股份制改革,資本市場建設的主要參與者。
說白了就是,這兩位老爺子是制定規則的人。
在胡茂元帶路下,張揚、何婧、楊德龍,以及厲以寧、曹鳳岐集體離開分會場,前往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包廂。
幾人沒注意到的是,剛從主會場走出的王亞偉,目光無意間一掃,恰好看見了何婧。
他瞬間愣了半秒,與他同行的劉紀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詢問道:“怎麼了?”
“那是厲以寧和曹鳳岐教授?”王亞偉有些不確定。
華夏基金一直有傳言說,何婧背後有著通天的關係,連主管林衛國都要討好對方。
起初他是不相信的,因為他調查過何婧的檔案,就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家庭,能有什麼關係。
現在…
他有點相信了。
劉紀鵬抬頭看去,確認道:“是厲教授和曹教授沒錯,旁邊的應該是上汽集團董事長鬍茂元,至於旁邊那一男一女就不清楚了。”
他看過分會場的嘉賓名單,大致可以推斷出身份。
“怎麼了嗎?”劉紀鵬又問。
“沒什麼,應該是我看錯了,旁邊那女生有點眼熟。”
王亞偉剛說完,劉紀鵬也覺得與厲以寧、曹鳳岐、胡茂元並肩而行的青年眼熟,但只是背影,他無法做出判斷。
“兩位一起吃個飯?”
私募一哥趙丹陽不知道什麼時候,悄然出現在兩人身後。
他看似邀約兩個人,但其實目的是王亞偉。
“一起吃個飯吧,我們研究一下這輪牛市怎麼佈局。”趙丹陽旁邊的李大霄笑眯眯道。
金融圈子很小,但對於圈內人來說,它又很大,大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金融小圈子。
……
在張揚和厲以寧、曹鳳岐兩位經濟學泰斗吃飯時,遠在宏悅投資的柳華接到了自己好友,啟明創投老闆馬俊輝的電話。
“喂俊輝,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老柳還在杭城?”
“對,忙著賓館生意呢。”
見對方還在杭城,馬俊輝也不遮遮掩掩,直言道:“別搗鼓你的那破賓館了,大風口要來了。”
“什麼風口?”
柳華不解。
“張揚你認識吧?上次浙商晚宴,我看見你和他好像很熟的樣子。”馬俊輝試探性詢問。
“算得上朋友吧。”
柳華回答。
見柳華真的認識張揚,還是朋友關係,馬俊輝隨即開門見山道:“你這個朋友不簡單,剛才在陸家嘴的《經濟論壇》大談可發展經濟,提出的那個叫什麼懶人經濟的東西,吸引了大量風險資本。”
“我給你電話就是想,能不能由你組個局,把他爭取爭取。”
“……”
柳華沉默了一會,說道:“你是說,他在經濟論壇講的東西,是未來的風向標?”
“沒錯。”
馬俊輝點頭道。
“有什麼資本想參與?”柳華又問。
他非常好奇,是哪些資本要參與才能驚動馬俊輝。
“紅杉那些就不說了,泰山會的君聯資本你知道的吧?他們的經理已經和張揚互換名片,我真覺得懶人經濟有搞頭。”
馬俊輝語氣帶著抹急迫,他看見了財富增長機會,現在就缺了一個“引路人”。
很多人辦不成事,就是不懂得找中間人搭橋。
為什麼辦事要找中間人?
假設b找a辦事,a不認識b,哪怕b給再多的茅臺,人家a也不敢收,因為和b不熟。
可如果b先找了c,而c和a是認識的,那c不僅是中間人,還是兩人之間的擔保。
馬俊輝摸爬滾打多年,自然明白中間人的重要性。
回想起上次浙商晚宴,張揚和柳華不僅相談甚歡,還一起參加了後續的飯局,找柳華出面,說不定可以拿下這個專案。
當聽見“泰山會”,柳華瞬間意識到,這個所謂的懶人經濟,說不定真可以入局。
“我待會聯絡他。”
“行,那就拜託你了。”
“哈哈,都兄弟。”
隨著電話結束通話,柳華將手機放置在桌面,喃喃自語道:“泰山會的君聯資本嗎?有點意思。”
什麼是泰山會?
所謂的泰山會,是一個華國企業家交流圈子。
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百度公司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芸都是泰山會的一員。
而泰山會的提出者,是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川志。
半點不誇張的說,泰山會就是華國民營經濟的頂層圈子,他們對風口的嗅覺極其靈敏,往往在常人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砸下資源完成佈局。
除了泰山會外,各地區的商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但如果要說誰能保二爭一,那擁有李家誠、馬華騰的潮汕商圈絕對榜上有名。
……
入夜時分,華燈初現。
當滬都被黑夜籠罩,一位位富少開著頂級超跑,載著身材火辣的女副駕開始炸街,金錢燃燒的氣息瀰漫在整個城市上空。
有人說過,白天的滬都屬於所有人,它具有一定包容性。
但到了晚上,被建築燈光照亮的黃浦江面會飄著四個字,那就是“窮逼勿擾”。
而在香格里拉酒店。
vip包廂。
金碧輝煌的包廂內,張揚沒有了任何顧忌,因為場景已經從公共場合,變成了私人場合。
他大談a股下跌的原因,銳評華國經濟的阻力點,讓厲以寧、曹鳳岐連連點頭。
胡茂元感嘆的同時,虛心請教道:“如果上汽集團要搭上經濟快車,應該怎麼做?”
“要文說還是武說?”
張揚笑道。
文說是留有餘地,暗示為主。
武說是不留餘地,犀利點評。
胡茂元在聽了張揚對宏觀經濟和a股的二次分析,已經信任這個年輕人的能力,虛心請教道:“你就敞開了說。”
“那我可要說了。”
張揚淡笑道。
胡茂元:“說吧。”
“上汽集團,包括現階段絕大部分國內車企,本質都是外國車企的代理商,沒什麼核心技術。”
當張揚這句話說出,包廂不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連溫度似乎都下降了幾度。
楊德龍,甚至連厲以寧、曹鳳岐都面露驚訝之色,他們沒想到張揚這麼不留面子,第一句話就扒乾淨國內車企的底褲。
何婧看著胡茂元變得難堪的臉色,用自己膝蓋撞了撞張揚的腿,提醒注意分寸。
然而張揚像是沒察覺到一樣,繼續銳評道:“我知道這番話有點逆耳,當然胡總你也可以辯解稱,引入外資車企,可以學習到對方先進的汽車製造技術。”
胡茂元:“……”
沉默。
寂靜。
就宛如進入了圖書館。
中外車企合資,確實只能學到皮毛,關鍵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根本就學不到半點,人家德國、日本和美國堆迭了一面牆的技術專利,連模仿都模仿不出來。
哪怕不說發動機和變速箱,就單單說底盤調校,國產汽車就是沒法和歐系車比。
一輛底盤調校差的車,就很容易讓人暈車嘔吐。
這也是為什麼,2009年的二手車市場普遍不要國產車,亦或者說國產二手車沒人要的原因。
現在的上汽集團,其實是大眾、通用、菲亞特的國內代理商。
而國家撮合車企合資的目的,就是清楚認識到,國產車遠不及外資車,而汽車市場又不能不發展,就搞出了個合資模式,外資拿走一半,剩下的錢留在國內。
在沉默了十幾秒過後,胡茂元詢問道:“如何破局?”
張揚不緊不慢地喝了口酒,放下酒杯道:“5月份的《十大產業振興消費與投資雙輪新規劃細則》提到了汽車,末尾就有答案,考慮到胡總可能不關注這些,我就直說了吧,國家提倡發展新能源汽車,繞過專利壁壘。”
華國的科技爆發,從來不是突然出現,而是五年規劃、十年規劃一步步走來的成果。
因為是重生者,他知道十年後的華國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遙遙領先於“德美日”,甚至讓這些國家都不得不透過高關稅來保證本土車企的生存。
起初張揚還以為,新能源汽車可能是五年規劃的產物。
但直到這世啃了大量政策檔案和市場研報,他才在2009年5月的這份《十大產業振興消費與投資雙輪新規劃細則》檔案中,找到新能源汽車的影子。
5年?
不,這是跨越10年的落子!
為什麼說要關注《新聞聯播》,瞭解政策檔案內容,因為投資的財富密碼,就藏在一份份規劃檔案中。
時代的沙粒落在個體,是每個人都無法承受之重。
但同樣的,只要跟上時代機遇,不說大富大貴,夜夜笙歌,不愁吃穿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我記下了。”
胡茂元微微頷首,眼神凝重。
此時的他發現了個極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上汽集團沒有人和他提及這份檔案。
如果不是張揚說出來,他壓根就不知道。
厲以寧和曹鳳岐也聽出了其中的端倪,兩人對視一眼,側面提醒胡茂元道。
“能把政策檔案倒背如流,張小兄弟能成功都是有原因的。”
“確實如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