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輔沉默了下來。
這種沉默讓李顯穆有些不安起來,他突然感覺有些事情似乎脫離了自己的掌控和預料。
在他二十八年的生命中,這種感覺出現的次數不超過三次。
他回顧了一下自己的言語,覺得並沒有什麼問題,對英國公說這番話應當是合適的。
可屋中的確是沉默著,良久,英國公才回過身來,他帶著感慨緩緩說道:“以前你父親也和我說過這些話,身為勳貴,與國同休,應當有主人翁的意識。
可我想了很久,才覺得這些話你該去和陛下說。
有恆產者有恆心。
乞丐只希望能得到下一餐的飽食。
貧民只希望能得到下個月的飲食。
殷實的人家會思考未來一年的徭役錢從何而來。
富貴的人家會思考怎麼能做官保護自己的家產。
而我們這些人家,已然富貴至極了,家中的資產縱然是九世、十世也花不完,可終究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衰落,自古以來哪有開國功臣能看到王朝滅亡的呢?
漢朝開國的徹侯,到漢景帝時幾乎就不見了蹤影,張良張子房的子孫二代就失了爵。
唐朝凌煙閣上的那些功臣,又有幾個人的家族傳承到玄宗時呢?
大明開國六公二十八侯,以及後來的數十位侯伯,怕是都沒想到不到三代家族就湮滅了吧。
我們這些靖難諸侯現在可謂顯赫,可又能顯赫到什麼時候呢?縱然是我,有你這個傑出的女婿,也只敢想傳承到第三代、第四代。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英國公府也不過是那壽命短暫的朝菌和蟪蛄罷了,你和我說那些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後的事情,又有什麼必要呢?”
一直以來都波瀾不驚的李顯穆,生平第一次有些語塞。
天上地下,恐怕只有知曉後世歷史的李祺才知道,靖難諸侯有多麼幸福,雖然後期沒有權力,但主支嫡系富貴兩百五十年以上,從周朝滅亡之後就再也沒有過,其他朝代的開國功臣羨慕麻了,紅樓夢裡面的寧榮二府看到都要嫉妒的紅眼。
不過靖難諸侯能維持兩百年,和他們沒權力是脫不開干係的,如果真的一直身處政治中樞,下場大機率也不會好。
李顯穆和張輔自然不知道未來,張輔是根據歷史經驗推算自己的未來,李顯穆一時竟然也說不出話來。
在君主集權制度下,每個人都朝不保夕,不同階層的人所承受的風險不同,社會階層越低,受到的生存威脅就越多。
公卿受到的威脅只來自於皇帝,可皇帝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殘酷、冷血的人類,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職業,而是一種獨立於男人、女人之外的生物。
即便以李顯穆和皇族的良好關係來看,從他皇外祖父朱元璋開始,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這四代人,只有朱高熾稍有人情味。
英國公張輔會這麼想,恰恰證明了他是有政治智慧的,對皇帝有戒懼,才能更平穩的在這個世道上活下去,那些對皇權沒有敬畏之心的,無論權勢如何,最終都是身死族滅。
可對於李顯穆而言,張輔的這種心態則代表著極大的問題,甚至是雙方同盟的裂隙。
這是李顯穆所不能接受的!
英國公的支援,是他權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李顯穆迅速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自己必須說服英國公才行,沉吟良久後同樣緩緩道:“岳父大人太悲觀了,大明和從前的王朝是不一樣的。”
英國公望向李顯穆,卻沒有說話,只是示意李顯穆繼續說。
對於寒門之事,他並不想參與,但如果李顯穆真的能說服他,他也願意再襄助一把。
“大明和從前那些王朝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支撐皇權的力量不同。”
“從前的王朝,朝廷是控制不了地方的,在地方上有實力強大的地方豪強、百年望族,那些世家豪門佔據著極多的資源,甚至能夠有限的對抗皇權。
於是中樞為了壓制地方,就形成了一整套的體系,用外戚等來制衡地方豪強。
可到了大明之後,形勢卻發生了改變,孝康皇后薨逝後,先帝選擇了將側妃呂氏扶正,而不是從當時還在的元勳豪門中再選擇一個人座位繼太子妃。”
孝康皇帝是朱標,朱標的太子妃自然就是孝康皇后。
張輔皺起了眉頭,他從前沒有想過這些事,可現在經過李顯穆提醒,卻反應了過來。
古代史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很低,一般來說,妾一輩子都是妾,在妻子去世後,都是選擇續絃,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會把妾扶正,從風評來看,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而先帝是最為注重這些嫡庶宗法的,況且將呂氏扶正後,甚至會改變嫡庶關係,朱允炆就是透過呂氏扶正獲得了嫡子身份。
這裡不得不說一句,很多人認為朱允熥才是真正的嫡子,而朱允炆是庶子,因為朱允炆是在呂氏被扶正前生的,這是不符合中國宗法規則的。
中國古代宗法,從周朝開始,很明確的就是“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兒子的身份是否尊貴,完全看母親的身份。
正妻生的大於妾室,在皇室中,皇后生的大於妃子,不同品級妃子生出來的皇子,也各不相同,有的皇子因為母親身份太過於卑微,甚至會被歧視羞辱。
即便朱允炆曾經的確是低賤的庶子,但當呂氏獲得了妻的身份,朱允炆就會自動晉級為嫡子,他的統序明確是在朱允熥之上的。
那種扶正前為庶子、扶正後為嫡子的規定,實際上是東羅馬帝國的規矩,被稱為“生於紫室”。
所以將側妃扶正為太子妃的確是不對勁,張輔心中升起了幾絲好奇。
李顯穆接著說道:“這不是一個意外情況,而是先帝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逐步消除後宮干政,於是開始從中低品級遴選未來皇后,若非聖上靖難,接下來朱允炆的兒子也都會選擇從中低品級的官員中遴選皇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