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25章 大明財政預算制度

“好!”朱棣這次是真的高興,“既然在南直隸可以實行,是否可以推廣向天下?”

“陛下不可。”

李顯穆立刻阻止了朱棣的想法,鄭重道:“陛下,雖然如今白銀漸漸輸入增多,可由於貿易大多隻發生在沿海的城市。

所以最多隻能在江南諸省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實行。

那些內陸省份的百姓手中白銀存量不夠,如果朝廷一定要收白銀,他們就不得不賤賣手中的糧食等物資,轉而去換取白銀,這相當於對他們加徵重稅!”

被李顯穆這麼一提醒,朱棣也清醒了過來,“顯穆你說的有道理,那日後難道就一直如此,沿海收白銀,內陸收實物稅嗎?”

李顯穆搖搖頭道:“陛下不必著急,稅制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待財政會議結束後,臣再與陛下詳說。”

朱棣聞言只能按捺住心中疑問,接著聽李顯穆講,殿中其他人則相互看了幾眼,眼中神色各不相同。

在李顯穆大致講完後,各個衙門開始報自己部門今年的開支,李顯穆邊聽邊皺眉,待最後的工部說完後,便該交由皇帝確定這些開支正常,若是有疑問則由主管衙門的尚書回答。

全部都沒有問題後,這項開支就算是結束,若是什麼開支說不清楚,尚書就要吃掛落,甚至可以直接被貶官也說不準。

“朕覺得沒什麼問題,顯穆你覺得呢?”

朱棣是早就看到李顯穆一直皺眉,所以才多問了一句。

李顯穆沉吟了一番,緩緩道:“陛下,今年的開支也都算得上正當,但卻支出比稅收多了六百萬兩,若非從日本運回來的白銀,國庫就要空了。

臣以為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臣建議從明年開始實行預算制度。”

“預算制度?”朱棣好奇,殿中其餘諸人也都有些好奇的看過來,“什麼是預算制度?”

“顧名思義,預算就是預先計算。”

“在年初時,各部都將今年的主要支出都列一個清單出來,比如工部要修什麼宮殿,一開始就列在計劃之中。

從年初時,都將所有的開支都核算一下,合適的透過,不合適的擱置,那些明顯超支的砍一部分。

至於有天災等事,再特事特辦,走專門的資金。

如今一來,每年大致的開銷就一目瞭然。”

李顯穆的解釋很清楚,眾人立刻就聽明白了,說白了就是把一部分年末財政會議的步驟挪到年初。

目的是遏制無端的開支以及那些一拍腦門就上馬的專案。

可皇帝能同意的嗎?

有時候皇帝想要修個園子,那立刻就要做,但如果有這種預算制度,那工部的資金就不能隨意挪動。

朱棣陷入了沉吟之中,他所考慮的是,這項制度是否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資金被隨意上下其手的現實?

那些超出的開支中,若沒有人貪汙,他是絕不相信的。

至於皇帝本身也會受到一點限制,他覺得是值得的,況且皇帝有內庫,很多時候本來也不依賴國庫。

“朕覺得可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從永樂八年開始,幾乎每年的開支都會超出,每年都緊巴巴的過日子,開源節流,要從根源上去做,顯穆你的這個想法就非常不錯。

從年初各部要花多少錢都計算好,這樣誰超支,又是在哪方面超支,超支多少,都清清楚楚的列出來。

諸卿覺得呢?”

皇帝已經同意,況且這件事找不到什麼反對的點,核算每一件事的成本,本就應當做。

縱然心中有些不願意,但也只能附和道:“臣等附議。”

這樣說著,眾人卻紛紛將目光從李顯穆身上掃過,才擔任戶部尚書三個月,就有了制度性的政策創新。

這就是陛下讓他擔任這一職位的原因嗎?

永樂十七年十二月,被視為現代國家標誌之一的財政預算制度,正式在大明獲得透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