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3章 格物大道

解縉手中的摺扇凝滯,扇骨微微發顫,腦海中宛如有洪鐘大鼓時時響徹。國子監祭酒唇半張著,卻吐不出一個字,隻眼眶泛紅,有千言萬語哽在他喉頭,雙眸圓睜,死死攥緊膝上的儒袍。

這一刻國子監中,風停樹靜,連鳥雀都噤了聲。

簷角銅鈴紋絲不動,彷彿天地間的一切都被李祺的言語震懾。

國子監中的教習,白髮蒼蒼的老儒生緩緩閉目,兩行濁淚無聲滾落,砸在案几上,濺起微不可察的塵埃。

更多的是那些本對李祺有敵意的年輕士子,先是激動,後是面色煞白。

手中的毛筆不知何時已折斷,墨汁沿著指尖滴落,在宣紙上洇開一片烏黑,卻渾然不覺。

整個講堂內,無人交頭接耳,無人咳嗽清嗓,甚至連衣袍摩擦的窸窣聲都消失殆盡。

“何等精妙。”

“貴在清晰。”

這一刻,沉默比任何喝彩都更震耳欲聾。

從不曾有人如此清晰的指出一條通往聖人的大道,且這條大道是如此的寬闊紮實,不再是那些摻雜了禪宗的虛幻之說,不再是那些陰陽方士的鬼神之語。

而是切切實實的,格一物,知一理,做一事,得一功,繼而成其道!

它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瑰美精緻,甚至短時間內,他們都找不到破綻,因為它看起來如此的完美。

對眾人的反應李祺並不意外。

理學本就是極為完備、邏輯嚴密的學說,唯一的問題在於朱熹的見識侷限於古代世界觀,不知天地之大,宇宙之寬,而來自後世的李祺恰好能夠補上這一部分。

大儒傳承加後人智慧,催生出一位不遜色於古往今來任何聖人的大思想家,難道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嗎?

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北方諸生,幾乎同時高聲喝起,“彩!”

“振聾發聵!”

“聞聽大道!”

“李師當作聖人!”

“當為天下之冠!”

“何人敢纓鋒芒?”

一字字一句句,滿滿的都是對李祺至高的推崇。

比這種喝彩更直觀的是系統的訊息。

【你在士子中的聲望大幅增加,聲望+5,當前聲望70。】

【你的聲望讓整個家族與有榮焉,家族聲望+10,當前聲望-20。】

這還僅僅是學堂中計程車子,若是學說傳遍天下,聲望捅到天花板也不成問題!那時的他,縱然揹負著家族罪孽,怕是也依舊無敵於諸大儒之間,甚至能夠成就半聖之姿!

為天下儒者之冠!李祺環視眾人,而後將目光落到一眾翰林學士身上,慨然道:“今日講經至此為止,當論其道,諸位誰上前來,與我一辯?”

真正的道爭!堂中寂靜。

視線交錯,良久,針落可聞。

概因——

滿堂鴻儒,竟一無人應戰!

————

“堂中三千儒門客,孔孟之後誰稱雄”,明初的思想界不曾有絲毫生機,宛如死沉寂寂的汪洋,又如濃墨無光的夜色,直到李祺出現,他高舉著炬火,成為了黑暗世道中,唯一的光!——《思想史》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