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

群臣很是震驚。

他們震驚的不是李祺認為大明是第一等得國,而是震驚李祺要怎麼說服皇帝以及所有人認同他的想法。

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事不是你胡亂說一通,別人就要認,強行往自己臉上貼金,除了丟人沒有任何用處。

若非說出這番話的是李祺,此刻他們早就群起而攻之了。

朱棣本來只是準備配合李祺演戲,把元史之事推進下去,可卻沒想到元史之事竟然搞出這麼大的陣仗,此刻他真心實意的問道:“李卿,若蒙元不是中國呢?”

李祺並未再次長篇大論,因為他能聽出皇帝的聲音中已然充斥著焦躁,他平靜的、用所有人都能夠聽到的聲音昂然道:“那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便是重建中國之人!古來諸聖王、諸賢君、諸聖人,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之君,能於後世紀念,乃至於列於帝王廟中,皆我太祖高皇帝之盛功大德也!”

一言祭出,宛如九霄雲動,震的殿中群臣訥訥不能言。

這一場朝會已然時間不短,有明亮的光灑落進來,照在殿中諸公卿烈烈的朱紫之衣上。

寒冬之日亦不能讓朱棣心中的火焰稍落下。

他重重的捏著皇位的扶手,若非御座是金鐵製成,在他強大的手勁之下,簡直要被捏碎,即便如此,他依舊控制不住澎湃的心緒。

“諸位能穿漢家舊服於此,乃高皇帝之功也;天下萬民能用漢字而不是數字為名,乃高皇帝之功也,如此種種,已然不可列舉。

誅滅元朝,難道是改朝換代便能夠涵蓋的嗎?誅滅元朝,難道是天命改換便能夠形容的嗎?誅滅元朝,難道是五德始終而能夠明晰的嗎?祺在這九重天闕之上,請問諸臣工,我大明得國之正,豈弱於夏朝乎?”

殿中一時竟寂靜的落針可聞,下一瞬解縉、陳英、朱高熾還有許許多多的大臣已然高聲道:“我大明不弱於夏!”

殿中眾聲一詞,如同潮水般,自殿中而出,至殿外聲聲不息,人活一口氣,所謂食氣者神明而壽,一口氣甚至能吊住一個王朝的命,譬如唐末一曲秦王入陣曲,打爆叛軍的故事。

待這番浪潮過去,皇帝如同金鐵鑄就的聲音自御座之上而落,“著李祺、解縉為總裁官,重修宋末以來史冊。”

聖諭有若雷霆,毀滅一切,而又塑造一切。

這不僅僅是一道修史的聖旨,而是對過往千年以來的意識的修改,這是大明王朝底層意識形態的改變。

大明從何而來,為何可以合理合法的統治天下臣民,在今日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今日殿上的群臣或許還有些懵懂,如今天下萬民、那些普通百姓,或許根本不知道九天宮闕上發生了這樣的大事。

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只關注今日米價如何,今日肉價如何,稅收能不能少一些,能不能存些錢和糧食度過這個冬天。

可這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任何時代,從上而下的改變是最快的。

人的集體意識是會改變的,隨著李祺學說的蔓延,這些思想會慢慢的深入人心。

一個真正的民族的塑造就是一件漫長的事!李祺並不著急,他後繼有人,李顯穆會繼承他的遺志,一代代傳承下去。

李祺和解縉領旨。

當初元史的總裁官是宋濂和王禕,當時的天下文人魁首,而現在新的總裁官是李祺和解縉,這讓浙東學派的一眾大臣很是抓狂。

尤其是宋濂、方孝孺、王禕所在的東明精舍一脈,這個從元朝初年就起勢的學派,現在眼睜睜看著元朝要被重重打擊,以後再不能借故諷刺大明,簡直心都在滴血。

可經過方才的解縉三問,以及李祺歷數諸朝得國之事,他們都知道大勢風向已然轉變,壓蒙元、振中華,乃是現在的國策,絕不容他們再作聲。

誰若是敢擋在這股風潮之前,即便是諸親王,亦要粉身碎骨,再無活路。

可惜他們都不知道,讓李祺和解縉重修元史,他們也沒活路,這是李祺設下的天局,前後左右,他們都得死。

作為穿越者李祺是很厭惡滿清文字獄的,可元史裡面這件事,和文字獄半點關係都沒有,這不動手李祺都覺得對不起宋濂留下的破綻。

朱棣沉吟了一下後又扔出了一件重磅之事,“李祺今日進言,使我大明煌煌如光耀,朕心甚慰。

其父韓國公曾經被捲入胡惟庸案之中,朕與韓國公亦有舊,以為韓國公雖有些許戀權之心,卻無謀逆之意。

陳英,朕將清查胡惟庸案之事交予了你,可查出什麼沒有?”

皇帝在大朝之上,攜威勢而問,群臣哪裡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一時間望向李祺的眼神都有幾分豔羨,皇帝可真是看重李祺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