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

李祺個人聲望突破90後,每往上一步都是巨大的突破,在朝廷之上他又大大增強了聲望後,已然是人間公認的大賢之人,甚至有的人直接就稱呼他為聖人。李顯穆倒是很高興聽到有人稱呼他的父親為聖人,“伯夫人謬讚了,父親大人的才能之高,不是小侄所能仰望。”

二人又聊了幾句,張氏已然對李顯穆非常的滿意。

懷慶公主的聲音便從堂外傳來,李顯穆當即起身,“母親,諸家女眷將要來此,兒子在這裡不合適,便先告辭了。”

“好,你且先去。”

懷慶公主走過堂中,後邊亦有一群女眷,果然是皆來了此地拜見臨安公主。

前院後堂中,俱是一片喧囂之色,花團錦簇、人聲鼎沸衝散了府中昔日的幾抹蒼涼。

縱然是冬日之時,亦有暖陽而照。

道道恭賀,聲聲唱戲,李祺於前院中同眾人寒暄,臨安公主於後堂中受著諸府女眷的恭維。

人活一世,總免不了這等世俗之事,盤根錯節的干係,便在這其中滋生,做一介孤臣說說容易,可孤臣想要在這世上永遠活著,卻何其難?李祺不會做孤臣,也不會讓李氏的後代去做孤臣。

如今生死皆仰皇室所活是迫不得已,可若生生世世皆是如此,豈不謬哉?

……

翌日,隨著太陽昇起,高掛於天,公主府中除去了一切喧囂。

李祺雖然是修史的總裁官之一,但他只是掛名而已,修一部邏輯嚴密、前後對應、思想統一的史書,是個極其漫長的事情。

須知滿清修明史前前後後修了百年,是以史學界對明史的評價是“史料價值極低的好史書”。

說它史料價值低,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編造的東西,而且同時期的明實錄等書籍都儲存完好,用不上它來考證歷史。

說它是好史書,是因為它脈絡清晰,不像是宋史、元史這些史書,連人物事蹟都能搞錯。

這部關乎大明根本意識形態的史書,不僅僅是一部史書,還是一部要流傳於世的文學作品,要求更是極高。

正如解縉所說的,至少要修十年!而李祺是活不了那麼久的,這件事終究只能留給解縉來做了。

而且雖然現在朱棣因為得位比較正,而不著急創造功業來證明自己,所以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在國家疲弊的時候就開始修永樂大典,但說不好日後還要修。

那宋末以來的史書,十年也修不完了。

李祺掛名修史,是以不用去翰林院,但卻需要日日進宮,朱棣在得知李祺命不久矣後,就更喜歡和他商量國家大政,具體的事務倒是沒有多少,但是其中卻有很多關於大明制度建設的內容。

李祺則想借著這個機會,在人生的最後,把內閣制度推出來。

在明朝歷史上,內閣制度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內閣的權力變大主要是因為皇帝越來越不願意管事,而權力又沒有真空,文官對皇權自然就不由自主的一步步侵蝕。

可歷史上的內閣制度,從根子上就很虛,沒有理論去支撐它的必須存在,這是李祺希望能夠改變的一點。

只是這件事很不容易,畢竟這可是廢除宰相制度的大明朝,朱棣也正處於春秋鼎盛之時,對臣下染指權力之事,極其的警惕。

縱然是李祺也只能先找到合適的時機,為朱棣講述一番相權存在的必要性。

李祺往宮中而去。

翰林院中,解縉望著沉埋於故紙堆中的翰林院諸官吏,心中豪氣生髮,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便是世間的真理!“解學士,元史中有大逆!”

唯有翻紙之聲的翰林院中,突然響起了一道頗為尖銳的聲音,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還有一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