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75章 請重修史

李祺從宮中回府後,王艮恰好從國子監休假,過府來拜見李祺。

“有些清瘦了,以你的學識高中是沒有問題的,把身體養好才是要緊。”

王艮近來苦讀愈繁,準備參加永樂三年的會試,算算時間,只剩下一年四個月了。

“弟子擔心給老師丟人,若是列到三甲去,真是愧對師門。”

“那怎麼可能,數遍京中,哪有與你能爭鋒的,你必然高中一甲。”

王艮給李祺奉上茶,“顯穆才有那等自信,弟子只能再努力一些,方不負平生之學。”

“你呀,就是太過於死心眼,方孝孺都死了,何必和他置氣,虧了自己的身體。”

王艮聞言沒說話,只是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

知子莫若父,李祺作為王艮的老師,自然知道他的性格,歷史上王艮一言不發,轉頭就給建文殉難,這是一個認死理的人。

王艮參加了建文二年的會試,但是卻被黜落,心中自然引以為恥,這是要卯著勁的考一個好名次,給自己、給老師正名,當初方孝孺黜落他,並不是他王艮沒有才華,而是方孝孺以權謀私,沒有容人之量!

“老師,弟子此番過來是有大事要告,國子監的監生中,多有傳胡惟庸案之事,弟子暗中試探探查後,確認此事的確就是方孝孺的門生、以及那些出身浙江諸縣的人所為,那些在府中的猜測是沒錯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公府平反昭雪。”

明明那日王艮已然知曉了元史之事,為何他還特意去查這件事呢?

這便是王艮的性格,他是真正的實幹之吏,雖然相信諸位親長的判斷不會錯,但還是要自己確定一下,以免誤傷無辜之人,現在確定真的如此,那便無所謂了。

這種性格其實是有些不太適合官場的,官場需要的是左右逢源之人,可李祺最欣賞的就是他這一點。

王艮有才華必然前途大好,又忠正剛直,可為李顯穆的良友,日後若是能夠執掌都察院,必然是大明朝的神劍,可為李顯穆的良佐。

“最近京中有了許多傳言,老師可要回應一下?”

京中的傳言的確很多,有說李祺以江南之血顯貴的,有說李祺早就暗通燕王才得以被重用的,還有說李祺是藉助臨安公主的佞幸之人,總之各種風言風語,目的皆是衝著毀掉李祺名聲而去。

李祺不僅不生氣,反而輕聲笑問道:“相信的人多嗎?”

王艮回憶了一下,“徹底相信的人不多,皆是一些愚夫,京中百姓大多是半信半疑,至於士子中,但凡是拜讀過您經典的,基本上沒有相信的,至少其他人,本就對您嗤之以鼻,有沒有此事,都沒有什麼區別。”

“這便是了。”

李祺輕抿一口茶,淡淡道:“為師乃是天下鴻儒,存身立命的根本乃是學說,所謂託物言志,終究不若以言明志。

真正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是那些閃耀著光輝的經典,願意從我之人,自然不會受到干擾。

其餘之人,多說無益,人心如同流水,現在是方黨的聲音更大,是以人心好似在他們那邊,可一旦元史案發,人心便會流到我們這邊。

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在最關鍵的時刻才有用。

一拿出來就要能克敵制勝,亦或者反敗為勝。

現在他們既然不能置為師於死地,那搞出這些陣仗來,不過是為人哂笑而已。”

……

京中的紛紛擾擾,並沒有對朝廷造成任何的影響。

永樂元年的兩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永樂二年的元月初一,乃是大朝會之日。

這等朝會是官員最多之時,通常這種朝會都是禮儀性的,不會有大事發生。

但若是在這種朝會上發生了事情,波及面亦是最廣,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是為了朝廷的體面,也要完全乾乾淨淨的處理掉。

李祺侯在宮門前時引來了很多注意,他是近日京中的風雲人物,皇帝要為韓國公府翻案。

不少官員都上前來套近乎。

畢竟一旦真的翻案,李祺就不必侷限於身上的正五品大學士之位,可以名列顯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