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願意投效本王,願意為建文殉難的,本王也絕不追究他家人之過,甚至會編下《建文殉難碑》,讓天下人都記住,曾經有這樣一些忠正的臣子,願為他的君王殉節死難,這是天下人的榜樣。”朝廷宮闕之間,只餘下燕王的聲音在迴盪,幾乎每個人都瞠目結舌,無論是大臣,還是百姓!
方孝孺只覺一陣陣的暈眩,他幾乎站立不住要跌坐在地上,眼前一陣陣的發黑,他如何能不知道,燕王這是要收盡天下人心了!
怎麼可能?
燕王虎狼之輩、豺狼之屬,前日相見時還喊打喊殺,怎麼可能短短時間內便如此大度。
李祺!
一定又是李祺!他忍不住將目光投向李祺,恰好李祺也往過來,目中唯有漠然,再看下去便見到了一絲譏誚。
同數年之前別無二致!方孝孺知道,李祺一向是看不起他們的,從太孫入主東宮第一次相見時,就是如此,如今依舊如此,可事實好像證明,他們真的遠不如李祺。
早知今日,不若讓李祺做帝師,這樣陛下豈有今日之難,悔恨侵蝕了他內心,今日姿態一直剛強的他,亦忍不住有悔淚而下,“陛下,是臣等對不住您,唯有一死,能贖微末之罪了。”
“殿下聖明無過!”
“殿下聖明無過!”
奉天殿高臺之下的萬千臣民,如同潮水般一浪一浪跪拜而下,幾乎所有人都在發自內心的高呼著燕王聖明。
實在是燕王此舉太過於讓人意外了,尤其是現在距離洪武時代才僅僅三年,什麼時候見過燕王這樣的君主。
這樣的人不該出現在大明,而是應該出現在唐宋,是唐太宗、宋仁宗那樣的賢君。
朱棣望著那洶湧有若潮水的跪拜,心中自然激盪,這不是以強權而壓,而是群臣真心實意的拜見。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李祺轉述的出自漢昭烈帝的這句話,果真是有道理的,父皇治理天下的方法或許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李祺可真是忠正的能臣啊。
待此事了結後,待登基後,先將韓國公李善長從逆臣錄中摘出來,作為報答他此事之情吧。
朱棣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了李祺,李祺眼神明亮,不卑不亢,躬身行禮。
“諸位出宮吧。”
“待太陽再次升起,大明朝會迎來一個晴天!”
————
建文三年九月二十七,燕王朱棣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以一種被萬千臣民真心擁護的姿態,對於一個篡位者而言,這是綺夢般的場景。
他以博大的胸懷,仁慈的寬恕了幾乎所有曾意圖致他於死地的敵人,這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在慘烈的戰爭後,明王朝的上層政治迅速統一,投入到了恢復經濟的使命中。
歷史證明,他才是能夠讓大明王朝走向興盛的君王。——《大明五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