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人像是李祺這樣尖銳的問天下和王朝如何,這是他們從不曾聽到過的,也是他們從不曾想過的。天命論和五德論深入人心,雖然歷朝歷代都有為國殉難的,有為主盡忠的,可依舊不是主流,很多人眼看大勢難就,都會選擇放棄抵抗。
所謂“天命已失”,多麼可笑,倘若近代中國依舊是這套理論,怕是早已淪喪於賊寇之下。
明末的亡國和亡天下之論,是民族主義的雛形,下一步就是將民族和國家融合起來,天下之論則變成了另外一種更高階的理論。
在後世,每一個民族都高度繫結一個國家,伴隨著國家的分裂,曾經的一個民族也漸漸形成兩個民族,最有名的莫過於半島。
“人無常志,則無恆心!”
李祺依舊不停,“如果你們的心中沒有一定要捍衛的東西,那麼隨時都會妥協,如果你們心中沒有一定要守護的東西,那麼就不會有矢志不渝而不能放棄的意志。
倘若所有的漢人都堅定的捍衛著漢人王朝,塞外的蠻夷怎麼能夠進入中原?
如果所有的臣民都堅定的捍衛著社稷,天命又怎麼會改換?為什麼漢朝能夠再興,為什麼漢朝二興之後還有漢昭烈帝等一干人矢志不渝,為什麼金刀之讖能夠綿延千年,難道真的是上天鍾愛漢朝嗎?是因為始終有人在捍衛漢朝的道統!大明呢?身為鴻學大儒,儒門領袖,不思煌煌大明,卻在想著前朝!”
李祺這番話說的大部分人皆是無言以對,實在是在歷史上,有太多可以作為例證的故事了。
話說到這裡,這些士人已經漸漸明白了李祺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現在陛下已經不相信你們僅憑著以前的那一套就能效忠大明瞭,所以需要更多的東西去證明。
想要求得一條生路,便以大明為天,以大明為道統,以大明為至高,你們學的那些東西,無論是仁義,還是大道,都要以大明為綱,大明的社稷,重於一切,大明的社稷,超越一切!”
李祺的話已經明明白白的展示給了所有人,現在要表現的比以前更愛大明無數倍,才能得到皇帝的原諒!“聖人在書中教給了後人無數的道理,可在我看來,無非便是國泰民安四字!”
“我大明乃是第一等的立國之道,這是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的夏開創了三代之治,而我大明將會開創何等的盛世呢?”
“大明在,萬民安!”
“大明盛,萬民安!”
“大明之正,可為萬古綱常!”
李祺這番話帶給眾人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向是儒家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可這套家國天下體系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主體不清。
在衰落時,有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有人說王朝腐朽不必再愚忠,每個人都在這種進退維谷中無所適從。
宋濂等人不也正是如此,他們一邊生活在大明朝,一邊又懷念元朝,一邊享受著大明的一切,一邊腹誹當今,他們不敢為元朝復國,又要宣傳為大明盡忠,簡直矛盾到了極點。
而現在李祺明確的告訴所有人!
以後不用糾結了,我大明天下無敵!我大明乃是立國最正,和過去的王朝都不一樣,要開創不遜色於三代之治的大時代。
天下就是大明,大明就是天下!你只能愛大明,如果你覺得大明哪裡不對,也不能用懷念前朝的方式,而是去改變它,讓大明更加昌盛,也不要想著換一個政權,因為大明已經最偉大的開國,再也不可能超過大明!李祺的這番舉動讓幾乎所有人都震驚到了極點,即便是經歷了大明重造中國之事,依舊讓所有人為之震驚。
李祺知道自己有些太過於欺負人,畢竟士大夫們越來越不願意揹負責任,是因為君權越來越集中,慢慢的百官如家奴,自然就不在於天下了。
而現在他表面上完全是在逆勢而為!
從誅獨夫開始,他要先用思想讓增強士大夫們的責任心,而包裝這種責任心的則是為大明盡忠,皇帝對這件事一定是樂見其成的。
等到士大夫們責任心強到一定的地步,乃至於民意洶湧,那必然會和希求權力的皇帝產生巨大的衝突,這時李氏必然已經頗有影響力,就可以藉著這份大勢,一步步的將皇許可權制起來。
當然,這種限制君權的舉動,只能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因為封建時代不支援這種制度,這從羅馬共和國最終帝國化就能得出結論,同樣的制度在不同生產力下,造成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皇帝只會覺得這有利於他的統治,畢竟所有的大臣都一心為了大明,而甚至甘願放棄自己。”
李祺對自己所佈下的局很滿意,雖然這個局最終可能要一兩百年才能看到最終的成果。
豈止皇帝看不出來,在場這數千人,沒有一個人能猜到李祺心中所想。
幾乎每一個人的心中只回蕩著一句話,“李祺對大明的忠誠,真可謂是天地所共鑑,日月而無光啊。”
自古以來大多數的臣子,也只是要求自己如此效忠,什麼時候見過李祺這種鴻學大儒,這般搖旗吶喊。
關鍵是李祺並不需要這麼做,他已經別無所求,甚至皇帝也不會再賜給他什麼東西了!
所以只有一種解釋,這就是李祺發自內心認為的。
大明得國最正,所以大明註定將開創至高的偉業!
“景和公,我等明白了!”
“景和公,我等願拜入您的門下,聽您講述大明之道。”
“景和公,還請收下我等浙東小民,若能聆聽大道,必能得陛下垂憐。”
浙東一眾士子蜂擁著將李祺圍住。
無論他們內心是否真的認可,可李祺已經指出了一條大道,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僅僅跟隨。
況且李祺如此苦口婆心,在浙東已然如此境遇之下,可謂大恩了!
————
“浙東之議”是事實上的現代民族主義奠基之盛事,明代士大夫領袖李祺,第一次向整個王朝的國民發出了一種號召:即國家的榮辱、存亡與每個人國民都息息相關,他要求每一個人,尤其是居於統治階層計程車大夫,以國家社稷為主體本位,自覺的對國家承擔責任和義務,並且唾棄任何不願意承擔責任和義務的群體。
大明在這個時代依舊是王朝的國號,代表著朱氏皇族對天下的統治,可伴隨著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它漸漸成為了全體國民的代號,而在這種境遇之下,任何人都不容對它造成破壞,縱然是曾賦予它生命的皇族!——《大明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