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自李顯穆扶棺北上,時間如流水東去,已然三年矣。
順天府春去秋來,枯榮數度,如今寒冬又去,春意重臨。
永樂六年春,順天府。
埋葬李祺的墳塋上已然青草蔓延,任風吹雨打這些草卻甚是堅韌,墳塋之側種著些樹,卻還不曾長成參天之森。
墳塋不遠處,搭著間草廬,木質鑄就,上臥著茅草,黃泥籬笆鑄成的院牆,瞧著甚是簡陋,李顯穆扛著鋤頭在院中挖地,揮汗如雨。
十五歲的年紀已然身體很是健壯,裸露在外的臂膀上全是肌肉,明顯不是尋常那些文弱書生。
待放了些水澆灌後,李顯穆回到了屋中,屋中書籍自然是不少,但更多的是信件,有來自南京的,有來自北京的,其中大多數是他的師兄王艮,還有許多是母親以及兩個兄長的問候。
“顯穆!”
李顯穆展開新的信件後,瞧了許久,將信件放下後,走到茅屋門前,望著那齊整的院落,而後換了身乾淨的衣服出門,來到李祺的墳塋前,先磕了四個頭,而後低聲道:“父親,師兄來信,說京中不平,守喪期滿,吏部也在來信催促,兒子這次是真的要回京了。”
自李祺去世後,李顯穆扶棺北上後,他就效仿古代的孝子結廬而居,他認為父親乃是不遜色於古代聖人的大賢,那自然該有一個完美的兒子,是以他堅持了整整三年。
李祺看到這一幕,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把李顯穆教的太過於正直甚至到了迂腐的地步,不過看到李顯穆處理不涉及李祺事情時的果決,又放下了心。
“該回去了,第二代的李氏家主,我一生的心血!”
【族長:李顯穆(二代)
成型六維天賦:內政:85;權變:87;軍略:72;統率:51;勇武:69;學術:95。
嫡系子弟:0。
族長聲望:60家族聲望:50香火值:30成就值:1900】
李祺召開了系統,將李氏家族新的資料再次看了一遍,李顯穆的天賦自然是極高,不過還沒有全部兌現,待經歷後還能再成長。
他沒有孩子,自然也就沒有嫡系子弟。
族長聲望本來連60也沒有的,守孝這三年給李顯穆增長了不少聲望,這屬於水滴石穿的水磨功夫。
家族聲望李祺死後自然是一落千丈。
香火值開啟則是應有之理,畢竟李祺現在已經變成了祖宗牌位,李顯穆這些年給他上香祭拜,都是有香火值的。
“穆兒,這大明朝任你馳騁,為父已經給你打了一個基礎,你能有何等輝煌的未來呢?”
在李顯穆離開草廬後,李祺最後看了他一眼,便再次陷入了沉睡中。
李顯穆性格是相當果決的,在決定回京後,僅僅一日就將東西全部收拾好,而後坐上了回應天的馬車。
在馬車上前來接他的人中,則有他的師兄王艮!
“師兄入內閣後,可覺得天下之事有何不同?”
王艮果然仕途順暢,在翰林院跟著解縉修了將近三年的史書後,在永樂五年的十二月,被朱棣調入文淵閣中,胡廣則被踢了出去。
“一入內閣,便知當初老師為何如此看重。”
王艮神情凝重,當初李祺很多次都說過內閣之重,若是以後有的選,哪怕不做六部堂官,也要居於內閣之中。
“這內閣雖然表面上只是為陛下上傳下達,可實際上卻不僅僅如此,據我入值文淵閣這數月來的經驗來看,陛下有大約四成的事務會直接透過詢問閣臣而下旨,閣臣建議被採納的可能性,比六部堂官都要更高。
如果不是地位太過於低微,且只有建議沒有執行權力的話,這內閣根本就是如同唐朝政事堂一樣的存在!”
政事堂裡面可都是宰相!
“父親曾經說過君權和相權之分,宰相的存在是必然之事,我朝雖然罷相,但必然有類似於的存在會漸漸出現,閣臣權勢愈隆是必然之事,待我歸朝後,短時間內怕是入不了閣,還需師兄幫襯。”
“合當如此。”
王艮欣然應道,而後又疑惑問道:“顯穆,你離開京城前曾說若朝中有議論遷都之事,便要為兄關注,若陛下為群臣所阻,則去信來之,這又是何意?”
“此番我為父親守孝三年,雖是出於孝心,可於世道之中,亦是彰顯,如今士林之中,我應當是已然有些許聲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