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

回到李氏別院後。

李祺已經徹底調整好了心態,人不能為做不到的事情,而有心理負擔,那隻會陷入無端的內耗之中。

他做不到,就培養兒子,兒子改變不了,就培養孫子,李氏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總有一日會出現一個張居正那樣的人物,攝政掌權,統御天下!今日他小試牛刀,短短几句話,就直接拉下來一位尚書。

回顧今日之事,沒有那麼多的陰謀算計,實際上非常簡單,楊靖在循規蹈矩的斷案,在循著律法做事。

而李祺做事直達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在君主專制、皇帝獨尊的洪武朝,法律就是朱元璋的意志,楊葉王五案不是一件案子,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一項政治問題,楊靖用查案的思維去做,他就必死無疑。

因為在這件事中,楊家和茹娘有沒有婚約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怎麼看待朝廷,看待皇帝。

李祺抓住了這一點,於是殺死了楊靖!

他不再想這些事,先檢查了李芳和李茂的課業,雖然他們不在系統的嫡系子弟中,但在現實中,他們就是李祺的嫡長子和嫡次子,所以他對這二人的教育還是非常上心的,至少以後不能拖他親生兒子的後腿。

李祺是典型的嚴父形象,他一出現,李芳和李茂頓時噤若寒蟬,自然不敢不認真學習。

檢查完李芳和李茂的課業後,李祺回到了書房,盤點接下來的局面。

雖然今天面聖時發生的事情很巧合,但殺楊靖本來就是李祺進宮的目的之一。

現在這個目標完成的比想象中還要順利,接下來可以去見一面楊靖,查查當初公府覆滅的幕後黑手還有誰。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接下來和朱元璋的問答,這才是真正的大事。

無論是出於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還是為了拿到更多的成就值,李祺都要不斷的做事,做大事,儘可能的影響天下的走勢。

他希望能夠利用朱元璋晚年時,愈發焦慮大明江山傳承的心理,在大明朝掀起一場“有大明特色的新儒學變革”思想文化運動。

這場思想變革的開端就是消除蒙元風俗弊病,而真正的目的則是清除異己!

所以楊靖一定會死在王五楊葉爭妻案中。

這是李祺鑄造出的針對舊文人的神劍,楊靖只是第一個死在這把劍上的人而已。

李祺提筆在雪白的宣紙上寫下幾個大字——

“蒙元舊俗”、“士林”。

在士林之後他重新劃了一條線,寫下“宗族”二字,用如血般的顏料重重打上x。

皇權不下鄉,或者說中央權力不下鄉,這是封建時代的弊病,宗族則是攔路虎,無論五十年,一百年,總要清算。

李祺盯著這幾個詞,又寫下了八個字——“文官政府”、“家族轉型”,而後標識為重點。

“朱元璋才智過人,他肯定能意識到我今天說的蒙元習俗的重要性,處理完楊靖,可能就會召我進宮,既然楊靖將死,那話術就要變上一變,再增添幾分成功的把握。”

李祺仔仔細細回憶著今日在奉天殿中之事,確定自己的表現沒有絲毫問題,終於舒了一口氣。

朱元璋疑心極重又喜怒無常,和他對話一定要謹言慎行、字字斟酌才行。

……

李氏別院這裡安靜如常,刑部尚書府卻糟了大難。

楊靖前腳回到府邸,後腳錦衣衛緹騎就踏破了門檻,伴隨著聖旨宣下,滿院婦人啼哭,他直接癱軟在了地上。

沒做什麼掙扎。

沒喊什麼冤枉。

當今這位陛下,殺人相當果斷,一大批開國功臣都說殺就殺,何況自己呢?

他知道一定是李祺在宮中說了什麼。

他有些懊悔當初的選擇。

但他更恨自己斬草不除根,一時猶豫,以至於有今日大禍。

他閉上了眼睛,任由錦衣衛將枷鎖釦在他的身上,府中下人以及家眷如水織流般被帶離。

夕陽的餘暉照在他的臉上,耳中是女人、稚童哭泣嘈雜的聲音。

彌天大禍,一朝至。

楊靖突然想起了當日韓國公府七十餘口也是如此。

他又想到,當初那些和自己共謀之人。

黑暗中有野獸顯出了鋒銳的獠牙,而獵物還懵然不覺。

呵……

嬴者顯耀,敗者亡!

至於王五、茹娘、楊葉這等小民,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的人生命運就已經被決定,王五茹娘自然高呼天子聖明,楊葉則依舊在衛所種地,沒有妻子兒女,一生就如此罷了。

……

翌日。

李祺與臨安公主再次奉旨進宮。

馬車路過楊府時掀開車窗簾一看,硃紅大門上已經貼上了封條,沉寂暗啞,透出森然的味道。

夫妻二人亦步亦趨跟隨宮人入殿,恭恭敬敬的行禮,而後端正坐在奉天殿中。

沒多久皇帝太子都走近殿中,李祺能感受到朱元璋和朱標審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這父子二人皆是人中龍鳳,在昨天李祺離開皇宮後,父子二人聊到了很晚,最終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整頓天下文人的時機已到。

而李祺能不能真的接過這份重擔,就看今日考驗的結果。

“李祺,咱今日召你進宮,有件大事要吩咐你去做,你可能猜到是何事?”

李祺心念電轉,腦海中迅速閃過他寫下的“待君以誠”四個字,這一定是考驗,看看李祺是虛情假意,還是真情實意。

“回父皇,兒臣妄自揣度君上,實在有罪。”

李祺回到京城後,沒有恢復從一品的駙馬都尉爵位,但身上有從九品的散官,一個芝麻官中的芝麻官,也算是可以自稱臣。

朱元璋道:“你儘管說便是,臨安在這裡看著,咱難道還會治你的罪不成?”

朱元璋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之前你李氏涉嫌謀逆,朕都能因為臨安公主而放過你,更何況現在?

李祺這才恭敬道:“兒臣猜測是涉及蒙元舊俗之事。”

朱元璋有些興奮的感慨道:“沒錯!大明建極二十四載,咱那麼努力的教化百姓,但他們就是冥頑不靈,依舊有兇頑作惡,讓良善的百姓不能安心生活。

尤其是那些讀書人,咱大力宣揚朱子之學,倡導賢能之士,但他們還是前赴後繼的貪汙腐敗。

咱揮起屠刀,卻始終殺不乾淨,咱不明白,為什麼大明的臣子就如此的頑劣不堪,不能造就。

直到你昨日一語點醒夢中人,咱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都是蒙元對華夏的汙染太重了!

李祺,你有大功啊!”

朕這麼多年的殺戮沒錯!雖然朱元璋沒這麼說,但李祺知道這就是朱元璋心中最想說出來的話。

由於生在元朝那種對官吏縱容到奇葩的朝代,所以朱元璋對官員抱有本能的惡意。再加上沒有居中調和的宰相制度,大明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下場和臣子肉搏的朝代,是君臣關係最緊張的朝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