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65章 燕王何意

秋意本多蕭瑟、枯零敗落之景,應天城中卻似是燃著一股夏日灼灼的浮華熾熱之風,概因人心浮動焦躁而致。

城內城外皆屯駐著燕王大軍,城中處處皆能看到全副武裝計程車卒,而在城外龍鳴驛之所在,裡裡外外防備甚嚴,各營士卒井然有序,遠眺而去,燕王大纛王旗正迎風而展,帶起烈烈秋風,甚是颯爽。

自北軍破城、皇帝自焚,北軍全權掌管應天以來,燕王大駕、王旗大纛便立在城外,整座京城都能看到那高高揚起的“燕”字,可燕王卻未曾再入城中一步!日間夜幕之間,皆有官員伏身入營而拜,以求晉身之階,卻沒人見到燕王當面。

何其反常!

朝廷最後的野戰軍團在靈璧被擊潰,現在還有誰能阻擋他的腳步,九五之位就在眼前,燕王竟能忍住不進宮登基為帝?

直到三日之後,在外勤王的齊泰、黃子澄皆被押回應天,燕王大纛終於開始從龍鳴驛開始移動,眾人才知道燕王所說的天機是何物。

燕王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名起兵,而他要清的奸臣便是齊泰、黃子澄,如今定是要斬殺這二人,才願意進宮登基。

可稍後所傳燕王之命,又讓應天諸官吏迷茫了。

燕王並沒有直接處死齊泰、黃子澄,而是下令三日後,京城中九品以上官員、應天府中耆老、官員皆要入宮,燕王要問罪天下!問罪天下?

燕王莫不是糊塗了,有罪者何人?難道不正是燕王自己嗎?

早日登基為帝才是正道,偏偏還要為自己粉飾一番,光天化日之下,豈不是要成為一場笑話?世道並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秋風颯爽,萬里無雲,三日前燕王殿下了令,京城中一切如洪武舊日,叫賣吃食的商販、青樓楚館的姑娘們、連年大戰而蕭條的諸行各業,因著燕王之令,升起了一片熱鬧的歌舞昇平。

秦淮河畔的胭脂香順著花船撲入了秋風之中,街道上好似恢復了往日熱鬧,燕王殿下並不是如朝廷所言的殘暴,這京城換了個主人也沒什麼,總還是朱家的天下。

朱棣這幾日靜靜的望著京城百姓情緒的變化,天下大部分的人對他登上皇位,似乎並不排斥,這是個讓他心中大定的事實。

他站在京城,卻好似看到了整座天下的人心。

這便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問罪之日天微微亮,風揚而起的燕王大纛往皇宮而去,僅僅數日,燕軍諸將便只覺燕王殿下大為不同,身上多了幾分從容不迫。

皇宮自然早已被燕軍所控制,對宮妃、宮人等俘虜而言,進城的是燕王,這大概是不幸中的萬幸,雖是相當於亡國的下場,卻到底是血脈至親,便是身陷囹圄,總歸會留下一份體面,不至於被士卒侮辱。

朱棣、李祺等一行人於宮中乘馬而入,望著往昔煊赫的奉天殿已然是灰燼廢墟,前日的一場秋雨掃盡了黑灰餘燼,光禿禿一片白地。

朱棣沒說話,正要策馬再往三大殿內裡而去,便聽有奔馬之聲呼嘯而至,高陽郡王朱高煦策馬而來,臉上帶著興奮之色,人未至,聲先到,“父王,看兒子尋到了何物?”

眾人齊齊聞聲看過,只見朱高煦手中持著一刀,金玉鑲就,於天光之下流光溢彩,鞘上銘刻七星,恍若星辰,華貴至極,朱棣瞳孔一縮,他如何不識得此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