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1980

第1624章 利刃在手

1990年4月底,由於EIE集團不斷對市場釋放利好訊息,以及集團舉辦的首屆國際高爾夫大賽開幕的日期臨近,宣傳日趨火熱的緣故。

EIE集團股價已經攀升到了兩萬兩千日元,讓其市值重歸萬億日元之上。

尤其此時的大盤走勢萎靡不振,就更顯得EIE的逆勢上漲如同一顆冉冉而升的耀眼星辰,想讓人視而不見都難。

因此直接引發了日本韭菜們的搶籌行為。

自然也給了幕後的莊家提供了良好的高位派發機會。

比如寧衛民,他就在股價突破兩萬日元的時候,開始了逐步退出。

最終,僅用了短短二十幾個交易日的時間,寧衛民透過融資加槓桿的方式,就把皮爾卡頓日本分公司賣地換來的八十七日元的本金變成了三百二十七億日元。

他不但用盈利填補了此前日本公司形成的九十多億日元財務窟窿,而且剩餘的二百多億日元,還讓日本分公司淨資產,比照曾經巔峰時期,直接增值了一倍多。

就這手足以稱得上點石成金本事,不但成功讓日本分公司的員工們對其歸心,讓他從此可以輕裝上陣,去推動日本分公司向新的經營模式轉型,甚至皮爾卡頓本人獲知喜訊,也從法國給寧衛民發來了總部的嘉獎令。

為了感謝他讓差點破產清算的日本公司起死回生,大師決定要拿出自己名下的百分之五份額日本公司股份無償相贈給他,對其進行股權激勵。

同時還表示支援他所提出的,要把日本公司和華夏公司合併為一的想法。

具體的操作方式和協調工作,大師的意思是完全放權,讓他和宋華桂自己去商量就好。

等到拿出雙方都認可的可行性方案,再報總部簽字就行了。

於是這麼一來,也就意味著寧衛民在皮爾卡頓公司系統內部的話語權再度成倍提高。

原本他就已擁有了總公司部分股份,和華夏公司少量股權。

這下子又加上他在日本公司的百分之三十五股權,他已經無可爭議的成為了皮爾卡頓公司系統內部的二號人物了。

如果從一個打工仔的角度來說,像這樣他這華麗轉身為老闆的職場成就,毋庸置疑,堪稱一個勵志傳奇。

怕是全天下的打工者裡,也找不出另一個能和他的成就相媲美的人了。

只是這也多少會產生點副作用。

別的不說,恐怕真到要促成華夏和日本公司合併,成為一體化的皮爾卡頓的亞洲公司的時候,經過資產評估後,他和宋華桂在新公司的裡的股權排序就要顛倒過來了。

到時候可想而知,華夏公司大多數人都得被這一事實嚇一大跳,恐怕就連宋華桂本人接受這一點也有點困難。

而且華夏公司淨資產如果比日本公司要少,也有可能會影響雙方對於新公司的話語權。

所以說,寧衛民和宋華桂彼此的信任程度或許才是他們在未來所需要面對的真正考驗,也是決定日本公司和華夏公司是否真的能合二為一的關鍵因素。

沒辦法,開了掛的寧衛民走的實在太快了,正常人真的沒法追上他前行的速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事業擴張速度所帶給合作伙伴的壓力,確實有點“過猶不及”了。

然而儘管如此,寧衛民也不後悔自己出手拿下日本分公司,

對於藉助金融投機,以最快的方式幫助日本公司脫困這件事,更沒有任何可遲疑的。

畢竟透過此事,他不僅僅獲得了金錢上的收穫,更重要的是取得了EIE董事會的信任,讓他在日本財界的人脈基礎更深厚了。

在雙方一起共謀大事,割韭菜的過程裡,不論是寧衛民的商業頭腦還是信守承諾的人品,都給EIE董事會的幾位主要負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併為之折服。

商場上的信任就是這麼建立起來的。

經過此事,他們彼此也算是“四大鐵”之中“一起分過贓”了,做到了真正的化敵為友。

那麼既然有了這樣雙方感覺都不錯的合作基礎,又在這種事上都嘗過甜頭,接下來沿著這條路繼續加強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所以由此而來的好處簡直多不勝數。

寧衛民不但擺脫了過去的融資渠道單一,只能依靠住友銀行的局面,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方式。

與此同時,EIE董事會作為可以和他可以尋找一致利益方向的新盟友,也為他下一步對敵人繼續清算仇恨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實力,降低了需要承擔的風險。

實際上,都沒用寧衛民自己開口,在他清倉退出之後,EIE董事會的那幾位就主動問他對未來對大盤的走勢怎麼看,向他討教在東京的股票市場裡還有沒有其他的投機機會。

寧衛民也沒客氣,正好順勢而為,把日本電通公司和野村證券的股票拿出來當成做空標的。

說他是公私不分也罷,說他小心眼也好,說他是利刃在手殺心自起也好。

反正他是憑著不敗的戰績讓EIE集團俯首帖耳,為了利益心甘情願和他一起下場進行圍剿,繼續捶打這兩家曾經助紂為虐,得罪他的企業。

甚至於連那個遠在東南亞,卻背後裡總不忘了給他挖坑的郭氏集團,寧衛民也一樣沒放過。

原先高橋治則和郭氏集團不是在日本東京合作了一個香格里拉的酒店專案嘛。

現在高橋治則倒了,EIE集團又不想繼續投資了,寧衛民乾脆和EIE集團的董事們合謀,做出他要高價接手這個酒店專案的樣子。

按合同轉讓這個業務當然要通知另一個合作方郭氏集團啊。

結果這個舉動可把郭氏集團給嚇著了。

要知道,這次寧衛民整倒了高橋之後,可是夠壞的。

他從蛟川春樹手裡把兩部電影和藝能事務所的大部分權益強奪在了手裡之後,面對郭氏集團卻連談都不願意談,而是把蛟川藝能事務所的業務做了個大調整。

所有能轉移的資源都被徹底抽乾,掙錢的藝人一個都沒有,以至於這個事務所很快就變成了一個被他用於替霧製片廠培訓新人,每月虧損上千萬日元的賠本買賣。

擺明了就是讓佔小部分權益的郭氏留下來當冤大頭。

郭氏集團也不傻,見勢不妙,就趕緊跑路。

最終他們捏著鼻子低價把藝能事務的股份賣給寧衛民,以虧損過半的方式完成了退出。

那麼鑑於此,已經吃過虧的郭氏集團又怎敢讓東京的香格里拉酒店專案再落到寧衛民的手裡去?

那豈不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嘛。

所以在這件事上,郭氏集團是堅決的反對,拒不接受寧衛民取代EIE集團成為他們新的合作物件。

接下來他們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要麼他們把自己持有的部分權益也賣給寧衛民。

要麼他們就得高價買入EIE集團手裡的那一部分。

而由於酒店的建設幾乎已經接近尾聲了,郭氏集團又看中東京亞洲中心的地位,他們實在不願意把這個已經投注不少心血的東京酒店專案放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