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全上一線!
音響、燈光、裝置,通通升級。
專門搭一個幾千平方的棚。
轉眼。
奧運的腳步越來越近,《樂夏》的開播的日期也越來越近。
7月12號。
李傑在家裡帶著老婆孩子一起觀看了《樂夏》首播。
他沒有去現場。
過去幹嘛?
憑空給人增加壓力。
“是陳雷主持嗎?”
看到電視銀幕裡的陳雷,毛毛削微有點意外。
“肯定啊。”
李傑稍微解釋了一下。
“他現在是東方衛視重點培養的主持人,樂夏的權重又比較高,所以,讓他主持,很合適。”
《樂夏》開播之前,網路討論度就很高了。
各大中文社群都能看到相關討論,特別是貼吧,那裡已經啟動狂歡模式。
節目組放出的門票,根本不夠。
最後。
不得不採取抽籤的模式。
就像奧運開幕式的門票發售那樣,先申請,然後再抽籤。
《樂夏》門票是不允許轉讓的。
要人證合一。
這麼做是為了打擊黃牛。
演出市場的黃牛太多了,如果不加限制,一張門票不知道會被炒到多少錢。
以奧運開幕式為例。
最高價格50萬!
五十萬,一張門票,就這,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得有關係,有門路才能買到A類票。
“嗯?”
不一會,瞧見螢幕上的字幕,毛毛順口道。
“毛川唱的是新歌?”
“對。”
只見螢幕上毛川穿著一身海魂衫,鼻樑上架著一家小墨鏡,後面還紮了一個小辮。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Oh,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記起……”
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逃跑計劃樂隊首張專輯的先行曲,目前還沒有正式釋出。
也就是說,這是首唱。
在一檔競技類節目中唱新歌,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
藝高人膽大。
一曲唱罷。
現場響起了陣陣掌聲與歡呼聲。
唔。
什麼被唱哭了,那是沒有的。
觀眾的特寫鏡頭全是歡呼。
被人唱哭這種事,哪有那麼常見,那是天時地利人和。
每期都有。
那能正常嗎?
他們不搞演員那一套。
看著熒幕裡,或激情四射,或深沉,或狂暴,或清新的表演風格,李傑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錯,不錯。
苗子長勢不錯,沒長歪了。
如今在電視裡PK的這一代樂隊,可以說是新一代樂隊,他們和90年代的樂隊截然不同。
他們不再關注宏大敘事。
更加關注個人內心。
一些守舊派,抨擊他們這不是搖滾,背離了搖滾樂的初衷,不過,那些都沒用。
有李傑在背後支援他們。
誰說?
說?
隨便說。
自己玩玩就行,別汙染了其他人。
想玩也不是不行,出海去吧,海外華人群體也是一塊巨大的市場,如果瞧不上,那就跟全球的樂隊同臺競爭。
樂夏播出第二天,作為首播臺,東方衛視當然是一力挺之。
各種宣傳資源拉滿!
連申海文廣的資料都被調動了一些。
線下的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不過。
時間進入2008年,報紙行業已經進入夕陽狀態,再也沒有什麼人去買報紙。
定雜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音像世界都快停刊了。
《當代歌壇》目前也是‘半死不活’狀態,即使他們積極擁抱超女、快男,他們也沒有受到市場的青睞。
倒是另外一本雜誌《華夏搖滾》,目前還活得很滋潤。
雖然訂閱量不高,但成本、開支也低啊。
憑藉訂閱費、廣告費,足夠覆蓋雜誌的成本,還能反饋一下《當代歌壇》本刊。
線下雜誌、報紙的蕭條,自然跟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有關。
三大入口網站幾乎成了全國媒體的資訊聚集地,誰家還沒開通網上釋出,那真是OUT了。
《樂夏》節目組花錢的時候絕不手軟。
該買的通道。
買!
頭條?
買!
買了資源包會附贈一些‘頭條’位置,什麼明目張膽的賣頭條,那是沒有的事!
這只是正常的營銷資源包。
人家金主爸爸給了錢,禮尚往來一下,很正常吧?
又一天。
李傑收到沈黎揮傳來的收視率資料。
《樂夏第二季·第一期》首播收視率1.32%,全國衛星頻道同時代第一!
把央視放到一塊,那也是第一。
如果放到幾年前收視率統計範圍較小的年代,收視率可能還會更高一點。
畢竟。
那時候很多都是日記卡,是讓使用者自己手動記,然後在固定的時間回收再統計。
這種方式慢不說,資料還會失真。
誰知道會不會亂填?
現在嘛。
都是數字化。
統計範圍更廣,資料也更加精確,所以,這兩年各種電視劇的收視率迎來大幅度‘縮水’。
都拎幹了!
能夠破一的電視劇都算是熱播劇,樂夏不僅破一,還是1.32%,這個資料,節目組滿意。
電視臺滿意。
砸下重金的贊助商滿意。
廣告商們,也紛紛表示滿意。
歌迷,那就更加滿意了。
看看東方衛視準備的舞臺,再瞅瞅自家城市的那些音樂節。
寒磣。
很踏馬寒磣。
這一回,終於是過上好日子了。
收視率破一,只是一個開始,在奧運舉辦前夕,《樂夏》在年輕人群體中引起極大的熱議。
受追捧的程度,絲毫不下於07快男。
第二期播出,收視率再破新高,來到1.4%。
第三期、第四期,持續上漲。
奧運前兩天,第四期播出時,收視率已經來到1.58%。
然後。
節目暫停播出了。
因為,奧運來了。
值此之際,誰能搶過奧運的風頭,這時候繼續播,不是跟自己為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