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740章

“兩到三年時間,我們要把這些清單上的產品成本壓低到現在的30%!”

萊特利機械的代表們離開後,葉長思拉著幾家敲定的國內廠商,在原地又繼續開會,傳達新遠的宗旨。

不過聽到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其他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為難之色。

“葉總,像伺服電機、行星減速機關節這些精密部件良品率很難提高,即使未來產量加大幾倍,也頂多在原材料部分降低至多20%,加工環節的成本是很難壓低的。”

其他人也連忙點頭,雖說工業化量產化確實能顯著壓低成本,但也要看產品種類,在工藝、材料沒有明顯改變的情況下,能夠壓縮的成本真的不多。

直接大砍70%,可以說幾乎只除了個材料費和電費,根本做不到如此低。

葉長思:“現在這樣當然不行,不過說到底就是這些精密加工裝置的效率遠遠不能和簡單的衝床之類機床相比,對吧?”

“沒錯,很多部件是沒法像消費級產品一樣簡單生產,需要多個工位按流程加工,表面精度要求也不一樣,累積工時很高,一臺裝置能生產的數量是很有限的。”

有負責生產環節的代表立即解釋,同時也鬆了口氣,看樣子葉長思並不是不懂技術。

葉長思:“所以你們需要接受改造,高度無人化和自動化,至少是部分環節這樣做。

新遠已經成功以ai控制的高精度機床取代了人力參與,進口的裝置軟體都會經過我們改進,只要實現全面的自動化,效率提升50%以上輕而易舉。”

他的口氣中有著不容置疑的潛在意思,不過在場的三家合作商都已經達成了深度合作,並不怎麼抗拒,只是依然抱有疑慮。

在得到葉長思信心滿滿的承諾後,其他人也很快安定下來,只是有人依然壓不住自己的疑惑小聲問道:“葉總,阿美就這麼好心,這些東西……隨隨便便就全賣了?是不是那個什麼g2……”

這樣的猜測相當應景,不僅是有些閱歷的普通人這麼想,目前外界也重新拾起了這個想法。

2008年,弗雷德·伯格斯登在一次雙邊經濟會談時提出了“group2”的概念,大意是讓華國取代歐盟的地位,然後兩家一起領導世界經濟,有什麼事務兩邊就能決定。

按照當時的設想,阿美具有發達的金融體系和最大消費力,己方擁有最強大的工業能力,可以實現完美互補。

簡單概括就是:阿美印鈔負責吃吃喝喝,享受廉價工業品,華國負責悶頭製造商品,獲得了就業崗位,簡直是完美閉環。

不過考慮到當時的年代背景,實際上根本目的依然是打壓rmb,擴大美元體系,實現更大範圍的割韭菜。

在現代經濟學下,一切國家鈔票都是信用貨幣,決定一種貨幣到底值不值錢,流通力如何,就要看它的適用範圍。

二戰後為什麼美元價值飛漲?一是當時的美元還和美金掛鉤確實值錢,但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大多數工業國都被打殘了無法生產廉價而齊全的工業品,而阿美卻擁有當世最強生產力。

只要拿著美元,就能買到幾乎所有東西,相反其他貨幣在相應國家就很難達到同樣目的。

假如達成“g2”,阿美印刷的鈔票就與國內的廉價工業品掛鉤,原本逐漸因為工業實力堅挺的rmb將再次受到打壓,作用逐漸被美元蠶食。

美聯儲什麼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印印印就能買買買,對阿美來說g2當然是究極大好事。

而且當時的華國手握全球最大外匯儲備,軍力還較為孱弱,就是一塊鮮美的肥肉。

現在突變的國際形勢,很容易讓人想到是不是'g2'真的在計劃形成。

“當然不是!”

葉長思沒法對這些人說太多,只是有挑選的說道:

“我們堅持的是平等互信,重點是平等!各位可以回去提前準備一下,很快我們也要組織這樣的團隊去阿美,越早機會就越多!

就跟萊特利公司一樣,代表團達成的交易只繳納象徵性關稅,雙方比率完全一樣。”

……

“關於明年的開放通商目的,我方提出以下意見……”

依然是華盛頓郊區的別墅內,徐讓向沙利文提交了國內的最新意見:“第一,對於普通門類工業品實施降稅,總體稅率不高於7.5%,原先被納入非法管制的門類,總體稅率不高於15%;

第二,汽車、晶片等高價值消費級電子產品,民間個人買賣徵取3%象徵稅,大宗交易稅率需低於25%。

第三,開放美元、rmb個人兌換限額,雙邊銀行體系互相融入對接,但需要不晚於一年的過渡期。

第四,開放航空、航天……

……

第三十四,加大雙方戰略互信,降低西太平洋對抗存在,開放島國以下區域准入……

……

第五十七,雙方人員國籍……”

林林總總近57條意見,都是對此前粗略決議的進一步修訂和補充,讓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化,同時也擴大了部分範圍。

經濟方面大致還在沙利文的意料之中,但涉及到航空航天、西太平洋的事務就有些麻煩,幾乎是要求阿美在此不再保有干涉勢力。

而且這一部分還被徐讓特別強調,表示這是經濟互信的前提,做不到這些前面全部免談,因為國內就會認為得不到保障。

國內當然不是要g2,本輪合作某種意義上阿美處於低勢,不趁勢敲一筆簡直是對不起自己。

至於阿美提議的太空一體化、建立太空秩序問題雖然也誘人,但也還只是虛無縹緲的大餅,信以為真就太蠢了。

國內的態度相當務實,戰略上著眼星際,戰術上還是老老實實過日子,先發展好當下才能看未來。

“徐,我們收到了你們的意見,會在三天後給出答覆,這不影響已經確定的合作事宜。”

沙利文並未著急反對,大國談判就是如此,三個月時間已經不算慢,再加上約翰此前要求的過渡期,實際整個談判過程將會持續一年以上,甚至會是一邊合作一邊談,直到破裂為止。

在答覆完徐讓以後,沙利文轉而說起了其他事:“讓我們為這份約定定性吧,這是人類首次為了共同的危險團結在一起,我方依然建議以太空秩序為基礎,在能夠最大限度統領人類反擊力量的框架內製定一切。”

沙利文一句話,範圍就從兩國擴大到全人類,結合之前的太空軍問題,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不過徐讓只是點點頭,他當然無權做決定,但也不覺得國內會十分反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