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18章 牆角

火箭發射後的第三天清晨,三個拖拉機廠的職工勾肩搭背地來廠裡上班。

“靠,我們現在居然也是造火箭的了,前個月我還在車拖拉機傳動軸呢。”

“降雨裝置就這?這火箭咋降雨?”

“這就不懂了吧,氣象局人工降雨是用高炮炮彈,咱這火箭一次不比得上幾千發炮彈?降雨算個屁!”

“誒誒,咱們造的發動機是亞洲第一,小鬼子的都趕不上,前天網上新聞轉載了他們網友的評論,那酸的…喲。”

從拖拉機廠職工到火箭工人的轉變讓許多人興奮莫名,也極大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

只要想到自己造的是能上天的高科技,幹起活來都不由自主地認真了三分。

職工三人走到廠門口,卻發現郭副廠長……現在是郭總經理正在門口,先到的人正在依次排隊做什麼。

“研發部?培訓?”

所有的職工到了廠裡,發現郭申頒佈了項新決定:

不管是設計還是加工的技術崗,統統需要參加研發部的培訓,理論15天實訓15天,總計一個月,理論學習期間在廠外進行。

當然,這其實是林炬的指示。

他要把所有人都拉進系統研究所,這樣學習的工人就會轉化為系統人員“學徒”,不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提升工人素質。

研究所單位只要增加投入就能獲得有最低保障的提升,比起實際效率高得多。

而且外派的理論學習十五天正好用來進行工廠的二次升級,c級基地升級卡的作用時間已經提升到了15天。

根據系統說明,c級基地佔地面積、加工能力和技術層次都會再次提升。

幸好拖拉機廠地皮不小,剩餘的空地利用起來剛好夠,這次升級後工廠至少要200名工人才能發揮全部力量,基本能叫做中型航天企業了。

隨著工人遣散,工廠隨即封閉,來自阿美康涅狄格州橡樹工程公司的、高階外國施工團隊又開來了三十多輛卡車,又以驚人的速度將工廠圍了起來。

……

六院,陳榮帶著幾個優秀的工人,正在這裡移交k120資料並解疑答問,對接也是六院的專項小組。

“艾教授。”

“您太客氣,我這資歷叫我聲小艾就行,而且陳工你才是來指導我們的,慚愧慚愧。”

看著面前這個一臉驚詫的年輕研究員,憨厚老實的陳榮客氣無比:“哪裡的話,我才高中文憑,你是博士生,喊你教授那是相當的合適,再說都三十多的人了,伱們是六院的中堅力量,馬上就是你們的六院,資歷上也一點問題沒有!”

“這……哎。”姓艾的研究員想說什麼,但一想到資歷兩個字又生生嚥了回去。

體制內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那就是資歷,讓人又愛又恨。

愛的人是自認為“勞苦功高”之眾,沒啥大錯也沒啥大功,憑著老資歷最後也能混的不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