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以斯領命陪著何考出去了,卻沒有參觀這座先賢祠,而是逛外面的鎮子。
先賢祠只是當地紀念先人的祠堂,並不是售票的旅遊景點,平日也不對遊客開放。接待像何考這樣的江湖散人時,也只在最前面一進的三座院落,不能進入二進院之內的重地。
出了祠堂,外面的鎮子很熱鬧。
鳳尾鄉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深山密林,只有一個鄉鎮加八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一萬一千多,而鄉鎮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則有六千左右。
得知何考還沒有吃早飯,鄭以斯便介紹了當地一家老字號飯店,賣的是熱湯麵配千層蔥肉餅,很有特色。
點餐可以掃碼,店裡的生意很好,鄭以斯非得搶著請客,何考也就讓他付了賬。
找了張靠門口的桌子坐下,何考發現這裡的東西確實很不錯,他連麵湯都喝乾淨了,但真正有特色的卻是千層蔥肉餅,一口咬下去感覺特別香!何考“鑑定”出來了,餅中用的配料可不僅是普通的小蔥,還加了少許外形與口感與香蔥都很接近的靈植玉指白。
雖然餅中的玉指白用量很少,成色也達不到煉製丹藥的標準,但以脂肪配合麵粉蒸制,恰可中和其靈效中的烈性,使普通人都能食用,有助於通絡,算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了。
別處的早餐店裡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更何況一張餅只賣二十五塊,看似有點小貴但絕對是惠民的普通價格,搞得何考都吃完一張後都沒好意思再多買。
據鄭以斯介紹,這家早餐店每天六點半開門,蔥肉千層餅備料有限、售完為止,來晚了就買不著……今天他們算運氣不錯的。
他沒提趙辭的事,甚至有關術門的話題都沒涉及,談話間只是介紹當地的民風特色。
何考向門外望去,街對面的那一排房子顯然都是古建,而且不是很多景點中那種現代新修的古典式建築,但維護得都非常好,就像是近幾十年才修建的。
這些房子在別的地方恐怕都得是文保單位了,但在這裡就是沿街的普通鋪面。
對面有一家古樸典雅的老茶館,顧客中有不少穿著職業裝的年輕人,吃東西的時候手邊還放著開啟的膝上型電腦……再回頭看這家湯麵館,也有不少這樣的客人。
這是在大城市裡咖啡廳一類的地方才會經常見到的場景,鄭以斯則解釋,那些都是在本地工作的人,他們就近吃完早飯再去單位上班。
至於對面那家老茶館,賣的也不僅僅是茶,各種茶點也非常有特色,不少年輕人都喜歡拿它當早飯吃。
當然了,那裡最有特色的還是茶,尤其是靈茶。鄭以斯建議,吃完早飯他們先逛一圈,等消消食也可以去喝壺茶……
鳳尾鄉的三產搞得非常不錯,當地不少鄉鎮企業在不聲不響中規模已發展得很大,在山外的很多大城市都有辦公駐地以及各種分支機構。
但是它們還特意將公司總部,或者其他的一些辦公機構都設在了鳳尾鄉,包括鄉鎮以及周邊的村子裡。
不論是本地還是外地的年輕人,都可以到這裡定居工作,或者輪流派駐到鳳尾鄉,將來小孩在也能這裡讀書……他們其實更願意孩子在此上學。
這時又見一輛公交車駛過,何考問道:“這裡也通公交車?”
鄭以斯解釋道:“鳳尾鄉有自己的公交系統,但不像大城市裡班次那麼多。
鄉里面有三路公交車,每天早、中、晚各發一班往返,始發站都是鄉鎮,終點站分別是西邊最遠的驚花村、東邊最遠的登雲村、山外的彩坪村。
另外還有一路車是去縣城的,途徑高鐵站,每天早上八點和下午五點,分別從鳳尾鄉和縣城兩個方向對開一班。
從鳳尾鄉到縣城的公路這幾年新修過,現在的車程需要兩個多小時,村民不想自己開車就可以坐公交。
鄉里沒有計程車,但是有網約車,用手機就可以叫,是鄉政府組織一批村民搞的兼職……”
何考嘆道:“這裡的生活挺不錯嘛!”
鄭以斯:“當然不錯,畢竟是各宗門總部所在,山水靈秀自古安寧。只是過去的環境非常封閉,如今倒是什麼都方便了,連網速都很快……”
何考:“鄭前輩對這裡很瞭解?”
鄭以斯:“小學剛畢業的時候,師祖就帶我來過,當時就在這家店吃過飯,印象非常深。師祖曾想讓我留在這裡上中學,就安排到宗長老帶的班。
那時的宗長老還很年輕,剛當初中的班主任……但我這個沒見識的居然不願意,結果還是回當關縣師父那裡讀書了。”
還有些話鄭以斯沒好意思說,自從師祖趙三金歸隱之後,除非是受到宗法堂呼叫徵召,懷林一脈的弟子很少會到鳳尾鄉常駐,他本人也沒有在宗門中正式任職。
他們在巴山一帶擁有自古傳承的道場與藥園,近幾十年也經營了各種產業,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更樂得逍遙閒適,對宗門事務參與不多,或者說貢獻不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