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農村人沒有長遠的目光,雖然希望自己兒子以後能考上大學吃上城裡的商品糧。但又不想耽擱田裡的那些活,所以每天中午四個小時已經是楊東旭父母擠出來的時間。其他時間他需要帶妹妹,不能影響父母下地。
每每想到自己學生大部分時間不是用在學習上,而是帶著一個流鼻涕的小女孩,和一群小屁孩胡鬧周義仁都氣不打一處來,可現在的農村就這樣,楊東旭的母親可不是小孩子,就連大爺爺在這件事情上都不站在他這邊,有氣也只能忍著。
不過楊東旭的確聰明,教了那麼多年的書,尤其是在燕京大學教的那些學生,可以說都是當時中國的尖子,也沒發現有比楊東旭聰明的。
那個小孩第一天識字,教了二十個生字幾分鐘的時間就能記住一半多?而且第二天幾乎能全部記住?雖然寫起來不能看,但這和聰明無關。
於是第二天周義仁教了三十個字,楊東旭又勉強記住,第三天直接上升到了五十個字,一個星期不到楊東旭可以自己勉強讀一些文言文了,如此聰明的學生別說見過,他以前聽都沒聽說過。
於是各種教學開始翻倍,速度也不斷加快,他想看看這個聰明孩子的極限到底在哪裡。如果楊東旭知道自己想要先表現的聰明一點,給周義仁留下好的印象,怕他嫌自己笨不教自己。結果弄巧成拙課業成幾何形式增加會不會欲哭無淚.......
其實周義仁冤枉楊東旭了,他學習不是不認真,而是很認真了,連吃奶得勁都用出來了。可是俄語他上輩子真的沒學過,英語都要比俄語懂一些。
可週義仁顯然想不到這個,他只感覺學漢字的時候楊東旭那麼聰明,俄語卻這麼吃力就是在偷奸耍滑。就算漢語發音因為是生活環境的原因學的的確快點,可學俄語的速度總不能像蝸牛和兔子速度的對比吧?瞬間楊東旭的學習變成了地獄模式......手心一整天都是火辣辣的。
等楊東旭抄完俄文,周義仁拿著竹板指了指旁邊:“把這些讀一讀,然後說下自己的感覺。”
周義仁指的是一疊報紙,自從一個多月前一個叫陳為民的地區專員匆匆來到楊家村送來的,現在大氣氛好了他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報紙一個星期也有人送來一大堆,那個什麼專員也會時不時過來和周義仁秉燭夜談一下。
這個專員是周義仁的一個學生,說是上面風向變了,周義仁能回燕京了所以最近跑的比較勤快。
不過周先生出於謹慎考慮,暫時還準備觀望一下,並沒有遞交材料,或者聯絡以前的一些同事朋友準備再等一等讓楊東旭鬆了一口氣。
把所有報紙都看了一遍,楊東旭把報紙疊好放下看向周先生。
“說下自己的感想。”周義仁站起來在屋子裡走動幾下,伸了伸有些發酸的身體。
“那個......好像要設特區了。”楊東旭撓了撓頭說道。
“哦。”周義仁愣了一下,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幾步來到報紙旁邊,開啟一張報紙看了幾眼,眼睛開始放光的看著楊東旭開口問道:“你的感覺依據是什麼?”
楊東旭一瞬間有點傻眼,他哪裡有什麼依據?設立特區還是他苦思冥想從腦海深處挖出來的記憶,因為前世他就在深圳國企上班。
有一次國企有領導來做檢查,於是領導就把所有工人集中起來做了一個狗屁不通的知識培訓,那個時候的培訓基本上都是鬍子眉毛一把抓,其中就有深圳設立特區的發展史。
“報紙上不是說要改革發展經濟嘛,發展經濟就是做生意,做生意肯定就要選個做生意的地方不是嗎?”楊東旭只好硬著頭皮說道。
周義仁給他看的報紙可不只是最近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年初。所以一些大致的事情楊東旭有個印象,只能東拼西湊組織一下。
說真的除了繁重的課業,以及體罰之外。周義仁是一個合格的老師,而且是個有長遠目光的老師。他的教學從來不拘泥課本,有的時候會延伸到一些當時的社會環境,比如說看報紙作總結就是讓楊東旭在學習的同時結合一下現在中國的實際情況。
“還有呢?”楊東旭的話讓周義仁目光更加明亮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