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水靜臥於錢公壘東部的廣袤大地上,全長六十餘里,發端自巍峨壯麗的浮玉山,也就是後世的天目山,猶如一條銀色的緞帶,從錢公壘東側兩裡處的河堤流過,一路蜿蜒流淌,最後匯入由拳。
秦朝時,始皇帝在長水下游置長水縣,雖然兩年後便將縣名改為了由拳,但是長水河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嚴毅選擇的渡河地點位於長水河中游,這裡屬於錢公壘側後方,是錢公壘守軍最忽視的一塊地域,而且河道較窄,只有三十多米寬。
隨著範偃一聲令下,匯聚在河岸旁計程車卒迅速開始用木罌、繩索、浮囊、竹片等工具製作渡河的筏子。
筏子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再加上士卒們事先就已練習過多次,因此制筏速度很快,大約兩刻鐘的時間,堆積在地上的材料就變成了五十餘個大小不一的筏子。
小筏一次可渡四人,大筏一次可渡十人,或者是一人一馬。
筏子制好後,士卒們將其抬到河邊,開始渡河。
第一批士卒的渡河十分順利,看到安然抵達對岸的一百多名士卒和二十匹戰馬,眾人都鬆了一口氣。
很快,第二批士卒和戰馬也安然渡過,證實這些筏子確實可用。
渡過河計程車卒迅速在河對岸結成陣勢,警戒四周。
範偃特意挑選了一個格外結實的大筏,僅供嚴毅和兩名諳熟水性的死士使用。
然而,這次渡河卻發生了意外。
一匹站在筏上的戰馬突然受驚,鬃毛豎立,發出震耳欲聾的嘶鳴聲,四蹄在筏子上胡亂蹬踏,忽然掙脫牽在士卒手裡的韁繩,跌入了河中。
戰馬在河水中載沉載浮,驚恐的嘶鳴聲不絕於耳。
眾人勃然變色,嚴毅急聲道:“射馬!”
站在河岸邊的徐盛第一個反應過來,立即取下背上的硬弓,張弓搭箭,一箭射入馬身。
站在他身旁計程車卒也紛紛拉開弓弦,朝河水中若隱若現的馬匹射去。
剎那間,數十支箭離弦而出,將跌落河中的戰馬射成了馬蜂窩。
嘶鳴聲驟然消失,眾人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
望著被水流漸漸往下游方向衝去的馬屍,嚴毅忽然道:“把馬屍撈起來!”
為了不出任何意外,他當真是小心到了極點。
靠近馬屍的一張大筏上,幾個士卒趁著馬屍經過時,一齊神出手去,有的抓住馬腿,有的抓住馬尾,一直漂流了數十米,方才藉著筏子的浮力,慢慢將馬屍拖到了岸邊。
眾人驚魂甫定,渡河時愈發小心。
兩刻鐘後,整支軍隊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渡河。
此時已經過了寅時,距離天亮大約還有一個半時辰的時間,雨勢已經開始減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