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應對完顏亮的南侵,還是虞允文一個文官臨危受命。”
“更別說,收復燕雲十六州是南北眾望所歸。”
“就算有作亂之心,有志之士也不會聽之任之。”
“再觀金廷,混亂方歇,元氣大傷。”
“此時,攻取燕雲十六州是天賜良機。”
“臣若猜的不錯,陛下心中早就有了決斷。”
蓀歌臉上的笑意加深。
“朕意不在試探。”
蓀歌坦誠道。
這只是她的惡趣味,她只是單純的希望看到這些在史書上留下印記的人,仍然可以綻放光芒。
而不是因為她的到來,變得籍籍無名黯然失色。
或許,還可以比史書上更加的耀眼。
她在,從不是為了遮天蔽日。
……
收復燕雲十六州,被提上了日程。
在大軍開拔前,蓀歌不遺餘力的安排人在南宋轄內宣揚大軍的正義。
趙宋軟蛋,我們辛宋不軟!趙宋恥辱,我們辛宋血恥!漢家天下百餘年的遺憾,我們辛宋來彌補。
民心,永遠都是一把利器。
蓀歌用起來,心安理得。
總比被旁人煽動起來,在她背後捅刀子要強吧。
術業有專攻,蓀歌將收復燕雲十六州之事交給了麾下將士。
她身上的光芒已經夠耀眼了。
毫無疑問,辛棄疾再一次披甲上陣了。
銳不可當的小將軍,在一次次的廝殺中已經建立了屬於他自己威信,擁有了忠誠於他自己的將士。
小將軍,飲酒寫詞,橫槊殺敵。
燕雲十六州是要塞,更是金廷毫無顧忌揮軍南下的通道,想要收復非一朝一夕。
數十萬大軍,浴血奮戰。
無數年輕有熱血的生命,葬送在這片戰場上。
犧牲,是有意義的。
一年。
燕雲十六州屬於金廷的一切勢力被剿滅,徹底被收復。
普天同慶。
包括淮河以南的南宋地區。
燕雲十六州的收復,給了百姓莫大的勇氣和安全感。
重建燕雲十六州的邊防,北方的遊牧民族就再也不可能像過去的百餘年一樣,肆意南下,長驅直入。
這種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
天下文人自發的為辛宋王朝的君臣將士賦詩詞歌功頌德。
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拖家帶口,渡河北歸。
在這個時期,人口的重要性與土地相當。
臨安的統治,越發不穩了。
八十高壽的韋太后……
不對,現在應該稱太皇太后。
死了。
沒有陰謀算計,是真正的壽終正寢。
朝堂上,各方勢力愈發的風起雲湧,狗咬狗一般,互不相讓。
有理想有志氣有本事的官員,也陸續地失望,再至絕望。
他們不能力挽狂瀾讓臨安朝堂氣象一新。
那就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與之沉淪。
要麼棄暗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