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709章 隔河而治

當然,賬不是這麼算的。

若論人口與糧田,西海還不足朝廷的五分之一。更何況,不是打下來就等於姓了李,要守的住才行……

李承志站在咸陽城上,就如一樽木雕,任山風吹亂了頭髮卻無動於衷。

數日前,這裡還是阡陌縱橫,萬畝良田。而如今,卻成了一片焦土,一眼不見邊際。

元欽啊元欽,我該怎麼謝謝你? 將汧陽縣付之一炬也就罷了,竟玩火玩上了癮,走到哪裡點到哪裡。不管城中有多少百姓,更不管春麥已黃,已到了收割的季節? 若非如此,汧河以東的十一郡共八十九縣,如何能降的那般快? 原本李承志可以一鼓作氣,將豳州(今延安以南,銅川以北)全境,並華州東境也攻克下來。但他看元欽點火點的不亦樂乎,索性暫時停戰。

一是想看看,那些慷慨解囊,捐獻糧草、部曲,徵召族人子弟助朝廷平叛的世家會如何感想,更想看看元欽和朝廷會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而嘔心嚦血,為朝廷兩肋插刀的弘農楊氏又該如何向關中士族、百姓交待。

不可能西海大軍還在洛水(黃河支流古洛河)以西,炮火卻飛到是百里外的洛東? 百姓好糊弄,那些關東士族、門閥並豪強等,難道全是睜眼瞎?

二是西海數路大軍滿打滿算將將十萬,能將這涇、岐兩州守好,都要使出一百二十分的力氣。再要貪多,就不是嚼不爛的問題了,而是會被撐死。

有多大的飯量端多大的碗,李承志很有自知之明……

“郎君,姑臧候到了,正在郡衙與張司馬敘舊!”

李孝先停在三步之外,輕聲提醒著李承志。

“快請……”

話已出口,李承志才驚覺自己在關城上吹涼風,又豈是待客之道?

“先請進中堂,我稍後就到……

李孝先快步向張敬之覆命,李承志緊隨其後,奔下城牆。

李韶能留在關中,說起來也算是意外之喜:崔延伯兵敗時,李亮順手擒了羊祉之子羊侃。

細說起來,李承志與他還有師徒之名,雖然他基本上什麼都沒給羊侃教過。

除此之外,二人可是正兒八經的連襟:羊侃的正妻魏瑾與魏瑜是一奶同胞,嫡親姐妹。

既然落在了李承志手裡,放是自然不能放的。

羊侃有勇有謀,勇武堪比李承志倒是其次。畢竟西海靠的是火器,早已過了個人逞勇的年代。

只因決定反攻時,魏子建就提醒過他:若遇羊祉父子,最好能手下留情,說不定日後就能派上大用場。

羊祉父子反不反不好說,但畢竟是親戚,再加羊侃頗為識實務,並沒有玩寧死不降的那一套,李承志自然不會為難他。

倒是可以給羊祉提個醒:你最喜歡的嫡子在我手上……

所以知道李韶與羊祉同在雍城時,他就讓羊侃親手寫了一封信,著重敘了敘羊祉與李韶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又令差羊侃的扈從連夜送到了雍城。

然後,羊祉便將李韶送到了雍城,美名其曰請他堅守州城。然後自己只率千餘騎兵,連夜退到雍州。

除此外,他不但將岐州城內的糧草盡數留下,更留下了近兩萬步卒。

有李韶在,雍城自然破的不費吹灰之力。

李承志得知後驚喜交加,都想著要不要將羊侃放回去,再瞅個機會將他抓回來,再換一次。

當然,也就是在心裡想想,名聲還是顧及一下的……

三步並做兩步,李承志進了郡衙,張敬之與李韶相談正歡。

李承志依足了禮數,抱拳一揖,又呼了一聲:“見過世叔!”

李韶忙往前湊了一步,將他託了起來。

看李承志依舊俊逸非凡,好似容顏與六年前並無二致,李韶感慨萬千。

早已知他定非池中之物,但從來沒想到,竟成長的如此之快?

短短六七年,便從一介白身成為問鼎天下的梟雄。而最多兩三年,便能盡復中原之地,稱帝指日可待。

而遍數史書,除前漢高祖,後漢光武,再無第四人也。

而做為最早襄助予他,並殫精竭慮為他奔走的李韶,是發自肺腑的高興。

其餘不論,李氏又能延續百年富貴……

待李承志起身,李韶又唏噓不已的說道:“今時不同往日,日後毋須這般多禮!”

“世叔所言甚是!”

李承志答應的倒快,但誰都知道,他定然是左耳進,右耳出。

連王莽都知謙恭未篡時,何況長了八百個心眼子的李承志? 三人落座,略微寒喧幾句,李承志便開門見山,說起了正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