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原本海林檎簇群結構的口部處,也被一根可伸縮的,與毒腺連線的針刺取代,在外側的鉤狀節肢刺入獵物體內後,也伸出並刺入,注射更多毒液。新的結構被林易簡單的稱為脊針。而這些脊針就將以一定間隔排列在海林檎簇群間,作為巢群的最後一道防線。
脊針的固著特性讓其只適合作為最後一道防線,防備那些漏網之魚。而更前方的防線,與其被動防守,到不如主動出擊,以類似後世主動防禦系統的理念,派出體型較小的品級攔截前來者。
而這些截擊用小型品級,林易也並沒有專門設計,而是直接選擇在現有品級基礎上改進。
選用的模版自然是微化魚雷蠆,而改動倒也並不多,只是簡單的改造,讓其能適應深海的水壓。
因為其較小的體型,林易沒有為其安裝耐壓殼體,而是採用直接改變體內壓力的方法,讓其成為僅能在深海生存的微化魚雷蠆亞種。
由於微化魚雷蠆無法自主獲取食物的特性,林易同樣參考開拓母蠆與無畏兵蠆體內與格納倉相連的胎盤狀核心補給囊結構,將其安裝在了類母巢固著結構上。
此前林易防備直螺角石巢群採用游擊戰術時就曾考慮過在類母巢結構上安裝格納倉與核心補給囊,讓其能放出大量微化魚雷蠆迎擊敵人。
不過由於隨後雙方戰術的改變,直螺角石巢群並沒有想到利用其單兵戰鬥力與機動性優勢進行遊擊戰術,這個計劃也就並未實施。
如今,深海母巢群的防禦需求讓林易再次撿起了這一計劃。
微化魚雷蠆沒有任何感知器官,全部依靠其它品級的中繼制導來攻擊。
在光照充足的淺海,它們主要依靠複眼的視野來引導,但在深海,即使是奇蝦巢群的夜視複眼,其視野範圍也並不算多大。
而最要命的則是,夜視複眼的視神經結構發生了變化,讓它們失去了節肢動物複眼的高重新整理率。對於引導微化魚雷蠆這種速度較快的品級,確實有些勉強。
因此,林易採用全新的聲吶系統作為深海微化魚雷蠆的引導結構,正好,以母巢為藍本,接收系統與發射系統分開的固定式聲吶結構群比起偵查母蠆身上的擁有更高的精度,足以擔此重任。
當然,為了彌補少量誤差,儘可能減少漏網之魚,林易還是在母巢群區域安排了少量適應深海活動的改進版2普通兵蠆,作為整套防禦系統的補充。
因為聲吶系統的存在,林易可以在相當遠的距離感知到生物的接近,並派出兵蠆以及微化魚雷蠆驅趕或擊殺,而不再需要長時間大範圍的巡邏,消耗寶貴的食物資源。
一切設計完畢,接下來,就是最終的生產與填充營養物質的環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