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34章 夜視複眼

如果奇蝦巢群真的是被直螺角石巢群趕入海淵深處,那麼,這一切就好解釋了。

奇蝦巢群在與直螺角石巢群的競爭中落敗,被趕入深海,被迫演化出了耐壓的外骨骼與能微光環境看清事物的複眼。

同時,奇蝦巢群的蜂巢思維意識記住了直螺角石巢群漂浮母巢的形狀,在夜間觀察到了疑似漂浮母巢的結構,準備趁夜發起偷襲。

直螺角石是典型的日行動物,至少在間諜小工蠆的觀察下,這些觸鬚巨獸夜間都在水面附近漂浮著休息。

或許是它們原始的眼夜間視力不佳,龐大的殼體在夜間活動容易觸礁或撞到同類。而與直螺角石巢群交戰過的奇蝦巢群想要利用這一點,打“直螺角石”一個措手不及。

以劍魚形赫德蝦的機動性與速度,在三眼赫德蝦的引導下,足以躲過成體直螺角石的衝鋒,再繞至直螺角石身側,用劍鋒刺穿直螺角石脆弱的軟體部分。

小規模戰鬥,尤其是趁夜突襲,應該足以對付數只成體直螺角石,才讓這些奇蝦巢群有了進攻的底氣。

至於為何擁有劍魚形赫德蝦這一強大戰力的奇蝦巢群敗給了直螺角石巢群,林易在分析了一番與直螺角石成體,劍魚形赫德蝦兩種個體交戰時收集的資料,比對了一番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得出了結論-交戰規模越小,奇蝦巢群越佔優勢。

僅從體型來看,正面迎頭衝鋒,劍魚形赫德蝦絕不是成體直螺角石的對手。

直螺角石的殼體讓它們幾乎免疫來自正面的攻擊,想要對其造成傷害只能繞過殼體,攻擊軟體組織。

假如僅有一隻直螺角石,靈活的劍魚形赫德蝦能輕鬆的繞過直螺角石的殼體,攻擊軟體組織。

但一旦直螺角石的數量多起來,就能互相掩護,防備劍魚形赫德蝦的繞後突襲,即使劍魚形赫德蝦的數量同樣增多也是一樣。

而如果大量直螺角石排列成如上次與兵蠆群交戰時的陣型叢集衝鋒,進一步互相掩護身側的破綻,壓縮劍魚形赫德蝦的閃避空間,奇蝦巢群一方就危險了。

因此,雙方數量越多,劍魚形赫德蝦的優勢越小。

更何況,實戰中還有直螺角石幼體的牽制,而普通奇蝦卻難以對直螺角石成體做出什麼有效的牽制,進一步拉大的雙方的差距。

……

控制著工蠆將普通奇蝦與三眼赫德蝦的血肉塞進母巢表面的孔洞中,林易熟練的開始了對其基因序列的吸收,消化戰利品。

首先是奇蝦的耐壓外骨骼相關基因序列,這些奇蝦同時能適應淺海與深海的水壓,說明它們並非依靠平衡體內壓力的方法抵抗高壓,而是簡單粗暴的用外骨骼結構硬抗。

但它們的外骨骼結構在面對鐮肢切割時表現的並不比兵蠆脫胎於羽翅鱟的外骨骼強出多少,甚至略有不如,讓兵蠆能輕鬆的用鐮肢將它們斬成兩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