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的將幽鶴蟲帶回母巢處,林易開始了對其基因序列的吸收。雖然沒打算在這幫前朝遺老身上吸收出什麼好東西,但長期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他熟練的將其塞入了表面的孔洞狀結構中。
但沒想到的是,幽鶴蟲的基因序列中,還真的有些他需要的基因片段。
大附肢類具有較強的顎基結構-似乎是個三葉蟲以外的泛節肢動物,顎的結構都比螯肢動物要強,哪怕是奇蝦這種真遺老,都有強大的口錐結構。
而與奇蝦口錐主要目的是殺傷而非咀嚼不同,大附肢類的口器算是實打實的咀嚼結構,甚至有嗑開硬殼的能力。
相關的基因序列立即被林易儲存進母巢中,等待著給下一代工蠆和母蠆裝上,與螯肢配合共同加強它們的咀嚼能力。
還倒掛在漂浮母巢下方須狀結構上的幾隻工蠆用複眼看去,下方的海床上,處處都是類似的孔洞-無需多言,其自然屬於更多的幽鶴蟲。
對於海床上撿垃圾吃的各種底棲生物來說,這是一條處處殺機暗藏的死亡之路。不過對林易來說,倒是個補充營養物質的好地方。
在他的控制下,工蠆用螯肢伸向洞口處,晃動螯肢將下方的幽鶴蟲“釣”出,再由兵蠆自上而下揮舞著鐮肢將其擊殺。
這幫寒武紀遺老哪見過這種陣仗,不一會,附近的幽鶴蟲就被林易捕捉的差不多,統統進了母巢表面的孔洞中。
釣了一會,本著可持續性涸澤而漁的理念,林易才控制工蠆繞開那些孔洞,放過了剩下的幽鶴蟲,繼續前進。
向前,葉蝦,星甲魚與牙形動物的身軀越發密集,連帶著等刺蟲,袋頭蝦,幽鶴蟲等掠食者的數量也多了起來。三葉蟲,角石到是一個沒見。
袋頭蝦比較慫,而或許是仗著有毒腺,等刺蟲卻不止一次敢向體型遠大於自己的工蠆,甚至是兵蠆發起攻擊。雖然最終的結局大部分是被反殺。
但直到現在,林易都沒有發現屬於迪克拉隕石坑的頂級掠食者的存在。這也是他始終並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找對了地方的原因。
但突然,一隻兵蠆的複眼中,似乎發現了什麼。林易立即控制那隻兵蠆擺動著尾部與划水足,向前游去確認。
更近了些,林易也終於看清了來者的相貌。主體呈現鰻形,結構類似後世七鰓鰻的口中隱隱可見利齒叢生,說明它們必然是一種掠食者。
而身軀前端,一對碩大的眼球凸著,眼神中帶著幾絲說不出的感覺,彷彿海妖的雙瞳,讓其本就奇特的身軀更顯現出幾分怪異。
這似乎是一種牙形動物,但哪怕在這個距離,都能看出其體型與那些同類相比的誇張-這下,林易確定,自己確實找對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