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四億年開始的蟲群進化

第73章 藻類養殖計劃

動物與植物的基因序列相去甚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番折騰就能整合的。後世,倒是有一種海蛞蝓能從藻類中獲取葉綠素,並利用其自主完成光合作用。

但這年頭,別說特定種類的海蛞蝓了,游泳腹足類生態位的祖宗提豐怪物都沒出現呢,林易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一個來。

不過,無法整合,卻不意味著無法利用。

在林易生活的時代向前1.2萬年,被稱作新仙女木事件的一次小規模滅絕事件中,人類的祖先,正是依靠利用植物,或者說與植物共生,才活過了那次滅絕事件,並發展出了後世的成就。

那便是農業。農業革命,讓同樣面積的地區能養活的人口得以進一步增加,是後續一切文明進步的基礎。

目前,林易的巢群採用的固著濾食方式,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半個農業,但依然並非最優解。

如今,無畏兵蠆數量的大量擴充與大量偵查母蠆被放出搜尋直螺角石巢群的痕跡,讓林易現在的食物資源開始漸漸供應不起高速的發展。

而他現在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無法將植物的基因序列整合進母巢的基因序列,就讓母巢與植物共生,也就是,發展真正意義上的農業!

母巢對食物資源是來者不拒,因此也並不需要挑選方便消化吸收的物種,只需要考慮增殖速度與營養物質含量即可。

這其中又分為兩個方案,一是宏觀藻類,如此前迪克拉隕石坑中的綠毛藻,二則是如後世小球藻等的單細胞或少量多細胞叢集組成的藻類。

前者的優勢在於方便採集,而後者的優勢則在於增殖速度快,並且環境適應能力強,能適應各種不同鹽度,不同成分的海水。

而這也是綠毛藻等宏觀藻類最要命的一點。在迪克拉隕石坑外數量與種類稀少,迪克拉隕石坑內的種類又無法適應鹽度較高的環境。

而基因編輯能力也對植物無效,想培養出能耐受正常環境鹽度的宏觀藻類只能用傳統的選擇性育種方式,這對林易來說有些麻煩。

因此,稍加思索後,他還是打算使用單細胞浮游藻類作為養殖的物件。

由於新結構會較為複雜,且將用到大量棘皮動物的基因序列,只能以母巢的基因序列模板作為基礎模板進行編輯。

因此,新結構將被作為母巢的又一延伸結構,而非獨立的品級存在。

儘管這樣,為了方便對單細胞藻類的收集與培養,林易還是想盡辦法,才在現有的基因序列模板基礎上開發出了全新的,能養殖單細胞藻類的結構。

而第一個這樣的結構,也就在這片區域內開始了其首次的增殖與試驗,再準備向全部領地擴散,或者說推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